生存与生活|博古林

作者: 博古林V雙木居士 | 来源:发表于2019-08-22 11:04 被阅读25次

     

    生存与生活|博古林

    生存与生活

    生命的深度历阅所表现出来的是——一个生命在经历了诸多本就普遍的在世性之后,领悟到它,并且仍然能够表现出一种生存的勇气与坚韧的生命姿态。而我恰恰需要这样的生命,绝大时候他表现的不是所谓的洒脱与乐观精神,而是海德格尔所说的“CARE AND CIRCUMSPECTIVE CONCERN”(操心与操劳——牵挂的心态与对周遭事物的关注与担忧),我相信我所说的这种品格并不是什么卓越者的品格,而恰恰是“THEY AND THERE”(他们与这里——日常性的人们与当下的处境)的常人们中体现出来的,这才是一种普世的真实人格。虽然我们不能硬把平凡扯成伟大,但是平凡是一种实在的生存,在日常中更多表现的是生活。每个人在看似重复的生活表面都先天的领悟到生存的根底。在这个层面来说,生活是实践性的去做中···,而生存是哲学性的先天领悟中···。其实生活的种种根本不是我们根底性的东西,这不是柏拉图式所言的假象隐喻。而是说,一种真实与切身的意义需要有所牵挂的那种情态,如果那些生活中种种罗列出来的事物缺乏这样的情态,也就根本否定了根底性。你总是要把生存的先天的领会从生活之中萃取出来,并不意味着那个基础性的东西就是你最根底的东西,这不是近代数学与物理学之构成哲学基础的思路。如果说情态的根基仍旧是人本身,甚至日常性更多地是以社会面具下个体的人来出场的话,是没错的。这些都没有否定生存的先天领会不来自生活。如果我们说,生活是以社会面具的个体人格显露出来的在之中的话,那么生存是去社会面具的专属性的个体表现出来的悟之中,仍旧是没有错的。人格的心理架构绝大部分是处于统一,生活与生存的心理架构与应对机制是不同的。这样显然不是机械化的,而是本能性的,无需你特意为之。只有在生活中获得一种思的领悟性才能让生存境域出场到当下,把生存从生活的混合之中剥离出来,得以“LAYING BARE”(崭露)。如果用我的专业术语来表达可以说:无论是生存与生活都是处于“心智-个场态”的具身性下才有所思悟,这个根本前提最终归结于主体-具身与个体-具身”而不是场态(情态)之中。那么死的先天领会就远比场态还要根本,其实在我这样的语境里,死亡并不是一种结局而出现的,无非是以生存的个场-思域之中被拉到当下出场而已,归结到底它是一种生存。(情态之中的思悟)生活与生存的划分不是割裂性的二元对比,而是一种生命的两个层境的区别。之所以需要理出,之间的区别,根本还是不想让生存被掩盖在生活的纷杂现象之下。因为生存的领悟随着人类的技术性进步,逐渐被生产、生育、生活这样的语词所掩盖了。人们总是喜欢用模糊的义涵来指称模糊的对象,总是把生存当作日常性的生活来加以看待。在日益想要使任何人平均化的时代,生存的重提可能仍会是个人的旨趣缘故,但是这未为不可。(生存的心理架构形成相比生活来得更难一些,人几乎天然的懂得生活,被更多生理架构所主导。那么生存的心理架构是什么呢?)

      评注:回忆自己所作的种种事迹,他有过如此的落寞枯寂又悒郁抉择的内心时期;那些热泪与幸酸的一帧帧片段,从那些熟悉而又陌生的街道巷陌中涌现出来;从不同城市的暂住之所通过沉思与宿醉,连同许许多多辗转反侧的夜晚抽着烟的那种疲惫不堪的神态透露出来。他以不同的社会面具亦或个人面具夹杂着自己的各种复杂的动机与心理因素混合成了几乎分裂的人格。当初德尔菲神谕的那句“认识你自己”是自我意识觉醒的最初探求的话,那么也许后面的许多岁月,他经过了“走进你自己”后的自我批判转变成了“远离你自己”内心的不良面向,为自己树立诸多的人格面具,当他觉得已经“深化你自己”后,在种种的重大抉择与困境中才彻底明白你最终还是“原来你自己”。那个最初内核的自己早已经成为了潜伏者,控制着你自己。它并没有离开你半步,你的命运就是永远要与这个本我进行博弈,甚至需要与周遭世界进行持续性地博弈。这让我更加确知以上的区分的必要性。


    生存与生活|博古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存与生活|博古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rzg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