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发小的点滴对话

作者: 树伟 | 来源:发表于2019-11-17 08:30 被阅读0次
    昔日的电视塔已经被高楼埋在了深谷里

    记得小时候住在重庆路。

    准确的说是重庆路清明街小胡同。

    哈哈哈哈哈哈

    按照当时的长春市地理状况看,应该是市中心的市中心。

    嘻嘻嘻嘻嘻嘻

    我从小到大就一直缺少方向感。所以已经几十年过去了,我对长春市的南北为街东西为路还是搞的不大清楚。前些日子有事回到了故乡,居然就像到了国外一样。无论是语言的发声还是长春市的市容,我都觉得非常的陌生!我完全迷失在高楼大厦的森林之中,上街轻易都不敢问路了,觉得自己是到了外国。经过了一周以上的磨合之后,我才渐渐的反应过来,原来大家说的都是中国话。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如梦方醒!

    中国话可是我的母语啊!这可真没啥说的,从小到大讲了几十年,已经融入到骨子里了,谁还会忘记?

    仔细想想,说“中国话”我应该是最拿手滴。(有点郁闷)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只不过感觉和三十年前不同的是,如今长春市市民的东北话,已经让赵本山这老爷子彻底的给魔化了。现在长春市街头无论走到哪里,几乎都是一种本山大叔专用的东北腔。与自己小时候已经习惯了的长春市市区的普通话,有了很大的区别。尤其是坐在出租车里,听着广播里放送长春台的方言节目。那叫一个土!

    哈哈哈哈哈哈(真事儿)

    嘿嘿嘿嘿嘿嘿

    所以才造成了我好像到了国外的尴尬局面吧!

    哈哈哈哈哈哈哈(这可是大实话)

    记得当年我是住在重庆路派出所的后身儿,那里过去是日本兵的兵营。有一片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应该算是非常有特色的日本建筑。紧靠北边是两排高级军官宿舍,独门独院统称小平房。我好像就出生在这里,小平房只不过只剩下原有的外壳,里面已经全部都打乱了。日本式的房屋变成了中国式,唯一遗留下来的东西就是宽大的地板和日式取暖设备。在我的印象里,取暖设备从来没有使用过。理由似乎是太费煤!(哈哈哈哈)

    隔着一条马路往南数有几十栋二层楼,应该是中级职称的军官宿舍。最南边是一个三层楼的大圈楼,中间是宽大的天井,应该是比较低级军官的住所。这种整齐划一的建筑布局,从形式上就可以看出当时的等级差别。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马路南面住的都是军人,他们几乎也延续了当时日本人的习惯,住房的等级差别也是很明显的。军区大院里我的小学同学很多,所以小的时候也经常去玩耍。记得在三年困难时期,发小们曾经一起在半夜里翻进高级军官家的院落,去摸鸡窝里的鸡蛋吃。那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在干坏事,反而有一种敢于冒险的得意。(嘻嘻嘻嘻)

    要知道院子里是有值班哨兵站岗的滴!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东面不足百米就是当时最著名的长春市副食品商店了。在那个超大的副食品商店里好像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里游的是应有尽有,那时候感觉物质真的是很丰富,但是很多情况下都是要凭票供应的。长春市副食品商店老百姓都称之为圈儿楼。那也是孩子们偷瓜摸梨的好地方……都怪兜里没有零花钱欧耶!(强词夺理呗)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西边不远的地方,同样不足百米,就是长春市市区唯一有名也是最大的寺庙护国般若寺了。小的时候也是经常翻过院墙去摘海棠果吃,当时同样并没有偷的概念。因为几百棵海棠果树就长在那里,它们似乎是在向饥饿的孩子们频频招手。(哈哈哈哈)

    那些事儿对当时的孩子们来说都是一些军事行动哦。(令人骄傲的事情)

    要知道院墙足有二米多高!

    记得护院的小和尚经常会拿弓箭来射杀我们,但是大家惊喜的发现,每个弓箭的箭头上都裹着软软的棉花球。善哉善哉,到底是寺庙总以慈悲为主。

    对于顽皮的孩子只是驱逐而已!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寺庙里还有一座高大的佛像,人称大铜佛。现在知道那叫观音像。足有二三十米高,在文哥初期被学生们给砸毁了。当时我还赶过去看热闹,发现被人们叫了几十年的大铜佛,原来是铸铁做成的。记得那颗断掉的佛头就有一人多高!(白瞎了珍贵的文物)

    呜呜呜呜

    绕过了这座有名的寺庙就是工人文化宫了。小的时候经常去那里参加周六联欢晚会,因为爸爸当年是在市人委工作,每周都会有联欢晚会的入场卷。现在想起来也真算是得天独厚了。其实小的时候看电影基本就没花过什么钱,伙伴们都俗称这种蹭电影看的活动,为“钻电影院”。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工人文化宫,也是围绕着长春市最著名的人民广场的一座新兴的建筑。中国著名油画家袁运生老师就是在这里度过了他近二十年的右派生涯,这让长春市的美术爱好者们都受益匪浅。

    (哈哈哈哈)

    这次回家才知道,孙魏老弟曾经是袁运生老师的学生。(哈哈)我说年轻的时候为什么画得那么好,让我追随他身后学了好长一段时间。(嘻嘻)

    向袁运生老师致敬!

    也向我的启蒙老师孙魏老弟致敬!

    应该说围绕着这个广场的建筑物,都是长春非常著名的建筑物。当然最著名的就是中国人民银行长春分行了,听说这座建筑物至今仍然屹立在广场的西北方。只是行程实在太紧张了,没有机会去现场回忆瞻仰了。(嘿嘿)

    深表遗憾!(作回忆状)

    银行大楼应该是一座日本人建成的仿哥特式建筑吧?前门一排高大雄伟的石柱非常引人注目!它在当时也是长春市民一些重大活动的主要会场之一。

    建筑物前方广场很宽阔。

    很小的时候,自己跟发小们经常在那里练习骑自行车。当然不是一般的骑乘,大家都模仿一些杂技的高难动作,飞上飞下的感觉。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一段非常快乐的日子。要知道当年的自行车比现在的汽车金贵,能舍得让孩子们摔着玩的都是公用车。(哈哈哈哈)

    记得当时“免瓜那”的自行车最抗摔。因为是进口锰钢的自行车,这让我们这些小伙伴都羡慕了好久。其牛逼程度应该相当于现在的奔驰轿车!

    不过这疙瘩儿我得做一下说明哈,不然不熟悉我们的人会不清楚。

    “免瓜那”是朝鲜语的译音,翻译成汉语就是;“明勋啊”因为“免瓜那”是朝鲜族男孩儿,大号李明勋。我后来喜欢上相当一段时间的音乐,就是受到了他的影响。李明勋长大以后是吉林省歌舞团的作曲家,年轻时经常找我,要我为他撰写什么歌词。可惜是英年早逝,给我留下了许多的遗憾。我现在一闭上眼睛,仍然能够淸清楚楚的回忆起,小伙伴们一起奋力的爬上体育馆屋顶,(当时也算是长春市最雄伟的建筑)比着赛的向下撒尿的情景。那是一段多么自由和谐的时光。(哈哈哈哈)

    孙加国,还记得咱们怎么养的一只小狐狸吗?快快乐乐的养了一个夏天,好像已经像狗一样的听话了。可是却在那年初冬的第一场大雪中让人给牵走了。

    呜呜呜呜

    记得那个家伙,应该是大经路小学附近的一位大流氓,咱们惹不起呀!不然咱们怎么也不能让他那种低级谎言给蒙骗了。当时他好像是说:亲属家为了治疗精神病,开春时买了四只小狐狸全都跑掉了,这只狐狸就是它们其中的一只。呵呵,这种蹩脚的理由在当时竟然没有人敢反驳他,就让他趾高气扬的牵走了咱们养了一年的火狐狸。(呜呜)

    我们连一声谢谢都没听见啊……他妈的!

    真想揍他一顿。(嘿嘿)

    记得那只当初瘦弱不堪的小狐狸,已经长得非常的丰满了。黄白色的发尖已经微微发红了,应该是狐狸中的美人吧。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一提起发小,就让我想起了许多的小时候有趣的事情。

    过去的日本兵营。解放后大多数又变成了军人的住宅,那里的孩子们跟我们恍如隔世,基本没有什么来往。他们称军人住宅以外的人家为老百姓,只有几位同班同学才互有沟通,大家对军区大院的孩子似乎都另眼看待。

    当然,那些孩子也相当争气,一般来说,他们在班级里的学习成绩都是属于上等的。(恍惚的记得)

    但是我们总感觉成不了真正的朋友。究竟是哪里不对劲儿?谁也说不上来哈。(哈哈哈哈哈)

    所以说真正的发小都是军区大院以外的孩子们。军区大院和我们虽然只隔着一条马路,似乎却是相互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感觉。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记得小时候经常会打群架。而五委六十,六十一,六十二组的小伙伴们似乎经常捏着一起,有很多时候打起架来都会一致对外,现在想起来还倍感亲切。白墙大院里的四哥。你还记得我吗?哈哈,虽然隔着两栋房子,你给我的印象还是十分深刻的。记得白墙大院的周边还有何蔷和老够子,何蔷的妈妈那时候经常跟我交换小人书看。当年还是一位十分漂亮又时髦的年轻太太,给我的印象也十分的深刻。

    好像她在当年交谊舞跳的也特别好。

    听发小们讲,如今何蔷交际舞跳的也相当不错哦。这可能也是遗传基因的神奇之处吧?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可惜燕南老弟走的是有点早了,不然真想大家在一起聚一聚。燕南老弟应该是这些发小中最融洽的一个人了。一想起小时候的事情我仍然唏嘘不已。

    写上几个文字也算给燕南和免瓜那老弟上了一柱香吧。祝燕南和免瓜那二位老弟安好……!你们在天堂也一定在搞音乐会吧?天堂由于有了你们的加入,一定会变得更加欢乐。

    四哥在群里说,希望我写一下小时候的回忆录。(谢谢四哥)

    我想也许有那么一天,我会出上一本厚厚的书。在这本书里,一定会满满的记载着重庆路清明小胡同的故事。

    当然会有白墙大院。里面住着李大伟,李大明还有我的小学同学杨长春等。当然,我们这边就不用说了。姜志忠、孙加国,孙娅,张敏丽、董义君我们一直都是同班同学,住在我家对门的成国维早早的就搬家了,从成国维父母的身世上就可以反映出一个时代的变迁。在这里就不方便再说了,整个一个人间的悲喜剧。

    祝愿她们全家幸福美满!

    在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董义君还嫁给了我的大哥,如今我已经管她叫大嫂了。另外更值得一说的是,我大嫂为我们老李家生下了两个大儿子,各保个儿的有出息。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这次回去我见到了保军大哥。还是那副老样子,岁月都在我们彼此的脸上留下了许多痕迹,但是居然我们并不生疏。不知道小洁弟弟是否还在吹小号?亚君妹妹还是那么漂亮吗?小凡妹妹还会惦着脚尖跳舞吗?在我们重庆路清明街小胡同里,发生过那么多的故事……!

    想想这其中的故事,真是十天十夜也说不完啊!让我到现在也忘不掉的是,白家门前的那棵老榆树。那树上的榆树钱儿,(应该是榆树花)竟然是甜的。

    撸上一把放嘴里,甜入心肺。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先说上一句话撂在这儿:

    重庆路清明街小胡同的故事,那将是我一生的追求。阿薇、小萌、小光,白家姐妹和梁家的姐妹们,你们都会出现在我的故事里。当然我也不会忘记和我家窗户对窗户的孙魏老弟,你和孟芳老弟曾经是我学习绘画的启蒙老师啊!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这次回去,多亏了孟芳和孙魏老弟,让我见到了幼小时期的几位好朋友。赵小萌送我的白茶也非常好喝,可能是幼小时期的友情都掺杂在里面了吧,喝起来带有一种特殊的香气。我还清楚的记得第一次在自己家里偷偷的炒菜,就是为了跟小萌一起喝顿酒。菜虽然炒的是不怎么样,但是酒喝得是相当高兴......那一年我们才十四五岁!

    嘻嘻嘻嘻嘻嘻嘻

    说心里话,对这些发小我都不好意思说声谢谢!但是在我的心里充满了对大家的感激。再一次谢谢孟芳老弟对我的款待!松茸对我来说确实是奢侈品。(哈哈哈哈)

    当然孙魏请我吃的驴肉,也是好吃极了。没有他在朋友之间跑来跑去。我恐怕谁也见不到。(嘻嘻)

    没有见到更多的发小朋友,我感到很遗憾。没办法,实在有些忒忙了。

    回到故乡,我竟然一声都不敢吭,因为我知道我真的是没有时间。我连自己哥哥家都没有回去一趟,有点儿对不起我家大嫂和老李家没见过面的嫡孙。(我反省)因为这次归乡既不是旅游也不是探亲,仅仅是工作而已。

    并且还是很不轻松的工作。

    当然中间还意外的感冒了,不想传染给朋友们。

    (呜呜呜呜)

    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到现在我也没有恢复到正常的身体状态,可能真的是老了。哈哈。(非常的无奈)

    向发小朋友们和家里的亲人们问好!

    注意身体哦。

    健康毕竟比什么都重要!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再见面的......

    祝大家每天都在快乐的生活。

    ———小辰记于日本

    三十多年前的老顽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和发小的点滴对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sry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