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13

作者: Candy周_践行 | 来源:发表于2019-04-05 00:18 被阅读2次

本周学习:对世界的应该思维:为什么我总看不清现实?

应该思维的本质,就是不去认识真实的世界,而是试图让真实的世界臣服于我们头脑中已有的规则,并在世界不符合我们头脑中的规则时,表现出怨恨、愤怒、焦虑或者沮丧。

愿望和应该思维的区别

他提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我也想在这里解释一下。

无论是想要儿子变乖,还是工作中想要超过同事,这些愿望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合理。毕竟就像周星驰说的,“人如果没有梦想,和咸鱼又有什么区别。”

可是,应该思维和愿望有一个最根本的区别,就是能不能容忍现实跟我们的愿望不一致。

我们希望孩子乖巧听话懂事,这是我们的愿望,可孩子就有他这个年龄的孩子常有的拖拉,这就是事实。

我们都希望自己被人喜欢和尊重,这是我们的愿望。可是你也知道,有时候就是会有人不喜欢你,这就是事实。即使它让你不舒服,你也只能接受了。

事实是不会跟你讨价还价的,你也战胜不了事实。就算你想要改变事实,那也只能在承认事实的基础上想办法。

可是,有应该思维的人看不到这一点。他们好像是在跟事实赌气,觉得事实就不应该这样。

比如,那个妈妈对不听话的孩子这么生气的时候,她好像是在说:我必须要让孩子符合我的愿望。

当我问她:“如果这个阶段的孩子就是会拖拉怎么办呢?”

她低着头倔强地说:“肯定有办法让他改。”

这时候,她的愿望已经超越了现实。

“必须”和应该思维经常是相伴相生的。而“必须”意味着只能是这个结果。当结果不符合这个预期时,他就会陷入到严重的焦虑当中。

愿望和应该思维还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当我们想做一件事的时候,我们是愿望的主人,我们支配着我们的愿望。

可是当我们陷入应该思维的时候,应该思维好像变成了支配我们的主人,我们只能服从于应该思维背后的规则,这样我们就失去了我们的自主性。

如果一个人把决心看做是一种愿望,而不是必须要完成的事,会让他变得更灵活。

有时候,越是认识到有些路走不通,你越会去找别的路。越是接受现实,你越能利用现实,去实现自己的愿望,而不是在焦虑、抑郁和愤怒中,跟现实怄气。

区分愿望和现实,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也是走出应该思维的关键。

作为一个成年人,你得接受,这个世界不是围绕着你来设计的,宇宙根本不理会你的喜怒哀乐,世界有时候就是有很多不公平,人生就是有很多苦难和不如意。

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13

反思:

辨别应该思维,是应该还是愿望,应该常常伴随必须,如果达不成应该思维就会占主导,负面情绪也会占主导;而愿望却可以完成或者完不成。

生活中也太多应该思维,应该早起,应该运动,应该完成自定目标,应该完成家庭目标,太多的愿望未能实现而被现实打脸,殊不知也是陷入了应该思维里去了,并且应该思维和必须绑定在一起,当预期的愿望与现实不符合时候,所以就被情绪绑架,情绪市主人,而不是愿望是主人。

愿望是什么?愿望是一步一步清晰的行动。这个在富兰克林的优秀小伙伴的身影里每日的行动清单都可以看到。

相关文章

  • 谈谈转变

    今天,我读完了陈海贤老师的《幸福课》。我是通过得到课程《自我发展心理学》,知道陈海贤老师的。在《自我发展心理学》课...

  • 读书笔记:《了不起的我》

    这本书是陈海贤写的关于自我发展心理学的书,脱胎于陈海贤在得到的课程《自我发展心理学》,这个音频课程我买了,但是听完...

  • 《自我发展心理学》学习心得1——改变的本质

    以下内容是学习陈海贤的《自我发展心理学》的心得体会,部分内容摘自陈海贤的《自我发展心理学》。 人总在慢慢变化而不自...

  • 9.《自我发展心理学》听书笔记2,26-30小节

    书名:《自我发展心理学》(26-30小节) 作者:陈海贤 日期:2020-7-14​ 方式:得到APP看陈海贤亲述...

  • 读书30《了不起的我》

    2020年9月第二本,总第30本。陈海贤:《了不起的我》/这本书脱胎于得到课程《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读书之前...

  • 改变,你一直都有选择

    改变,你一直都有机会 of 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on 得到 2018年12月25日 圣诞节? 陈海贤老师在得到...

  • 了不起的我

    新到一本书,名字叫《了不起的我》,陈海贤写的自我发展心理学。书到了,刚刚翻开。 陈海贤是谁呢? 他是浙江大学心理学...

  • 关于“改变”所需要知道的一些心理学知识

    参考: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课 及笔记 自我发展心理学·1 1. 每个人都有选择,误以为自己没有选择时,...

  • 关于

    听 得到 陈海贤老师的自我发展心理学,对比自己,记录轨迹,希望自己能够有所进步。

  • 19丨控制两分法:如何找到烦恼的根源?

    19丨控制两分法:如何找到烦恼的根源? 陈海贤 欢迎来到《自我发展心理学》。 陈海贤有一次去学校做讲座,有个同学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1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unc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