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7092563/7f4fa4eeb0149d5a.jpeg)
题外话:
《道德经》的版本很多,每一位译者所做的翻译和所做的解析以及所举的例子,多多少少都有些不一样,为了方便想看原书籍的朋友查找,还是写清楚译者的姓名比较好一些。本人选的版本,是译者蒋信柏的版本。
第七十五章 无以生为
原文: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译文:
人民之所以会遭受饥荒,是因为统治者榨取吞食赋税过多,故而遭受饥荒。
老百姓之所以难以治理,是因为统治者多欲暴敛,故而难以治理。
人民之所以轻死去冒犯法律,是因为统治者的奉养过于丰厚奢侈,将民脂民膏都搜刮净了,人民无以为生,故而轻死去冒犯法律。
只有不追求生命的丰厚而又有所作为的人才比过分珍惜自己生命的人更胜一筹。
感悟:
我们都知道,管理者以人民的利益为重,那么人民的生活就会富足幸福,国家太平安定,管理者的地位就会稳固。但如果管理者追求自身的安逸,而不顾人民的死活对人民大加盘剥,人民就会轻生进而铤而走险,不惜一切代价反抗管理者的压迫,而管理者也会不甘示弱,对人民施以严酷的镇压,最后以你死我活而告终。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人民之所以要忍受饥饿的煎熬,并不是因为懒惰,收不到可供解决温饱的粮食,而是因为他们的粮食都被贪婪、淫逸的管理者盘剥殆尽了,所以不得不忍饥挨饿,日子过得不堪其苦,繁重的赋税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所以他们起来反抗也是很正常的事。正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对于人民的反抗,管理者想尽各种酷刑来对付,即“以其上之有为”,这里的“有为”是指管理者的强作妄为,强作妄为的结果是“是以难治”。人民难以治理是因为管理者妄为和蛮横导致的,人民难治又会产生国家混乱的问题,直至管理者的地位被颠覆。
管理者过于注重自身的安逸、享受,就会减损人民对物质的占有和利用,人民缺衣少食,连基本的温饱都达不到,而管理者却穷凶极欲、恣意妄为。面对这种不公正的现象,人民实在忍无可忍,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犯罪。
为什么?
因为,人民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满足不了,生是一种折磨,死反倒成了一种解脱。
管理者想要国家稳固安定,就需要坚持“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的人生态度。
为什么?
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百姓,只有不过多追求生活中的欲望,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厚养自己生命,才能长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