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小脑瓜里永远都在进行着几种语言之间的战斗,你强我弱,你弱我强。
我们所期待的理想状态,当然应该是孩子接触到的每一种语言都能达到母语水平,我们也从一些多语言环境下长大的成人身上看到了这种能力,他们看上去能在几个语言之间自由转换,并没有发音、措辞、语法上的错误。
但我们好像很难在孩子们身上看到这种能力,他们总是倾向于使用自己更加熟悉的一种语言。
我的母语是汉语,孩子爸爸的母语是韩语,孩子自然接触到中韩两种语言,而她的小脑瓜里也频繁经历着中韩两语之战。(英语从小也一直通过动画、绘本和简单的对话有所接触,但非父母双方的母语,这里暂且不提。)
孩子牙牙学语的时期,刚好在国内姥姥姥爷家住了几个月,人生说的第一个词是“奶奶”,然后会说“妈妈”、“爸爸”、“爷爷”、“抱抱”这样简单的汉语,接下来就开始慢慢说一些句子,比如“妈妈洗”,“掉了啦”。当时韩语也能听懂一些,但表达方面汉语是早于韩语的。
在姥姥姥爷家呆了几个月的小宝,来到了韩国,慢慢地,韩语开始取代汉语。我非常担心她忘了汉语,尽量跟她用汉语交流,听力看起来没有太大问题,一个小宝,有时甚至比她爸汉语听力反应都快,可是说汉语的频率明显少了,我对她说汉语,她听懂了,回答时还是会无意识地说出韩语。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再次回到国内姥姥姥爷家,刚开始孩子完全没法跟姥姥姥爷沟通,我心想这下糟糕了,但过了一个星期,孩子的语言模式又慢慢转换成了汉语,我们这才松了一口气,看来汉语并没有忘,呆得时间一长,又“战胜”了韩语。
孩子就一直根据所在语言环境的不同,在中韩两种语言之间转换频道。但从来没有达到两种语言同时使用、自由转换的程度,中韩两种语言总是你强我弱、你弱我强地战斗中。
去年爆发了疫情以后,我们没有机会回国,已经一年多了,孩子一直处在韩语环境中,虽然我用汉语说的所有话她基本都能听懂,但是大环境是韩语,孩子自己说起汉语来吞吞吐吐。
孩子在幼儿园的时间占比很大,整个一天下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小脑瓜都是韩语模式,回到家以后就算我要求她跟我说汉语,她一时也转换不过来。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最近我不由地有些着急,心想如果我们浪费了这样的条件,孩子汉语说不好,那对她来说是一个无比大的损失,我心里没底,如果一直这样放任下去,我也很难保证下次回姥姥姥爷家时她照旧能在一周后顺利找回汉语实力。
于是我跟孩子爸爸建议我们在家给他营造一个中国气氛。
其实我之前对孩子爸爸有不满,他是一个会说汉语的韩国人,可是我在韩国的这么多年,美其名曰为了提高我的韩语水平,他基本上都是和我用韩语沟通的。可现在只有我一个人对孩子说汉语,这样的交流形式无形中会影响到孩子。
首先,如果在家只有我和孩子单独交流时用汉语,而我和爸爸,孩子和爸爸,甚至我们三个人一起交流时都说韩语,孩子所接触到的汉语就会少很多。孩子在同一个环境里听到两种语言不停转换,她自己也会混乱。
再有,这样左一句韩语,右一句汉语的讲话模式,对我来说也是一件很费神的事。有时我切换不过来,也就一不留神跟孩子说了韩语,这样又进一步减少了孩子接触到汉语的时长。
所以直到我别扭了很久之后,最近终于提出了我的新建议,要求我们一家三口在家里都使用汉语。孩子在幼儿园自然会接触到韩语,所以我认为这是最好的折衷办法。
孩子现在回家后脑子还是转不过来,但我想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切都需要时间来解决。
孩子在多语言环境下的语言教育问题是一个让很多家长头疼的难题。每个孩子有不同的性格和语言天分,接触到的语言环境具体情况也各不相同,即使如今已经有很多双语教育的理论知识可以参考,但这些知识拿来也不一定适用于每个家庭。
但我想重要的是,不能因为是个难题而自动放弃这样的条件,应该仔细观察孩子的特征,摸索出一个适合自己孩子的办法。
我之前看到一些在海外生活,父母一方是中国人的孩子,其中不乏一些不会说汉语的,有的家长说怕孩子几个语言混淆,到时哪个都没说好,所以没教孩子汉语,但我还是对这样白白浪费了一个可以得到双语能力的机会而感到非常遗憾。不说别的,就光是想象一下回国孩子和爷爷奶奶沟通中间还要加一个翻译这事,就让人心累。
看到最近有很多韩国的幼儿园都开设了英语甚至汉语课程。原本在单一语言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也被花大价钱送到外语幼儿园,为的就是早早给孩子创造一个语言环境,而我们在家里就有这样的环境,如果不利用起来实在太浪费了。
所以我想,我还是要继续思考应该怎样解决孩子的多语言发展问题,我想虽然有困难,但还是充满希望的,毕竟现在看来,孩子的汉语听力已经基本没问题,孩子的韩语也没比同龄的韩国孩子差,所以我们需要再找一个适合孩子的方法帮他让中韩双语少打架,手拉手齐头并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