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笺释第二联和末句。“第二联上句用《史記一二六滑稽传 淳于髠传》,其文云:‘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鞋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髠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髠心最欢,能饮一石。’松圆易‘罗襦襟解,微闻芗泽’之‘襟’为‘袂’,......所以协音调音。又松圆用太史公书此传之典,其‘男女同席,履鞋交错’等语固是当时实况之描写,然‘堂上烛灭,主人留髠而送客’,则松圆于此大有野心,独不畏唐李诸老之见耶?夫河东君以妙龄之交际名花来游嘉定,其特垂青眼于此穷老之山人必非有所眷恋,自不待言,但使之‘颠狂真被寻花恼,出饮空床动涉旬’者,当亦别有其故"。
是笺之典,此为今典,《列朝诗选》及《县志》皆言程松圆“谙晓音律,分寸合度”,“书法清劲拔俗,时复散朗生姿”,河东君欲受教与程氏,故而有“堂上烛灭,主人留髠而送客”之典故也;古典即末句之为杜诗《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一: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是两句,程诗之意为:在送春晚宴上,主宾尽兴,放荡形骸,而女主角独自留下了我,于是程氏惊喜乃至于颠狂,甚至旬月饮酒不顾的睡觉。此两句之精妙,在于程氏欲言又止,吞吞吐吐,就是不说河东君独自留他有何意。似是炫耀与河东君关系之不同寻常也,先生之意,大概是河东君向其探讨音乐书法也。先生自言未曾目睹卧子之书法作品,不知河东君之书法,受卧子影响大还是松圆影响大,某检网文卧子书法作品,求教于网友,无回应。某不懂书法,静俟大家指教。
先生第二联末句未解,某试一笺:歌梁声揭翠眉颦,典故有二,其一:歌梁,指歌馆的屋梁。亦借指歌馆。《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馀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遗声。其二:翠眉颦:典“曲有误,周郎顾”,《三国志 卷五十四 吴书·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是句之精妙,在于用古典,夸奖了河东君之善唱曲,又自夸了程松圆善听曲,实际上是自夸自己水平高,一指点河东君,就能达到韩娥之水平。
程松圆此诗之描写,暗含河东君独自与其人有意,当是其自矜也。崇祯七年之际,程公古稀之年,犹有此春心,是老房子失火,不可救药。近日某八十老翁,为当世之善图画者,宣言再做冯妇,或言为第四次。可见老房子不止一座也,一笑。
是诗为程氏回忆送春之宴会,当是河东君初到嘉定之时,诸翁为其接风之实情也。观先生之引《史记 淳于髠传》,可知李宜之之流,的确不宜同宴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