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苏小姐读书,笔记,画画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笔记
那些与童年有关的日子—《看上去很美》之读书笔记

那些与童年有关的日子—《看上去很美》之读书笔记

作者: 苏_冬冬 | 来源:发表于2018-02-03 09:41 被阅读57次
    那些与童年有关的日子—《看上去很美》之读书笔记

    看上去很美,而后接下的话便是“其实未必如此。”是这样的吗?我理解并不是否定,但是绝对有些意味深长。但是这本书传递给我的是,看上去很美,其实,我以为真的很美。

    我觉得每个爱读书的人,都会有一个或者几个对TA阅读有积极影响的人,或者父母或者老师或者朋友抑或是某位大人物。一方面培养了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成为阅读的领路人。我的阅读启蒙者是我哥哥,他爱读书到了书不离手的地步,无论小时候还是现在,我嫂子(我哥的大学同学),每每都跟学生似的听他讲这讲那,完全一副无知的样子。

    另外一个带我读书的人是我的“蓝颜知己”,他十几年前就推荐我阅读这本书,那时候精力不在阅读,生活忙到每天都感觉很累,哪有心情阅读。但是一直记得,直到前几天我们又谈到读书,关于《毛泽东传》,他又给我推荐了相关的参考书籍,信息量太大,每次的读书交流都让我觉得自己脑子无比的空,并且得出了他给我的郁闷结论,我的在某些方面被洗脑后的思维是完全错误的,最要命的是自己浑然不知。这让我很是沮丧,为什么我的阅读引领者总是打击我。他说,我读了这么多的书,中国作家里最牛B的人物,还得数王朔,去看他的书吧。

    偶尔玩网络游戏能适当放松放松,那时候游戏世界里有个ID叫“看上去很美”,觉得起这个名字好奇怪,是女孩,难道是看上去美?是男孩,干嘛还要“美”,后来才知道来自王朔小说的名字《看上去很美》。这本书是1999年3月第一版,是继《动物凶猛》(改编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后,王朔又一部力作,也被改编成同名电影,但电影的表现远远不如小说。这是王朔为数不多的长篇小说。他说:“我这本书仅仅是对往日生活的追念。一个开头。”

    看过这本书,我真想变成一个男人,那样的话,我就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小主人公方枪枪了,他小时候脑子里想的东西我就都弄懂了。方枪枪其实就是王朔小时候,连电影的小演员模样都跟他小时候一样,据说是10000多小学生里找出来的。好作家一定有个好记性,对于王朔关于小时候的描写,简直真实到让你感觉不出丝毫杜撰的嫌疑。

    那些与童年有关的日子—《看上去很美》之读书笔记

    他故事中的叙述,大院、操场、俱乐部、家属楼,还有保育院(我们大院叫幼儿园),简直是一模一样的。想想啊,那时候的父母心多大啊,孩子一直是放在保育院里,甚至两周一个月都不接,孩子对父母都是陌生的,严厉的李老师,可爱的唐老师成为方枪枪生活的全部,这个脑子里天马行空的孩子,一直是有两个人在保育院,一个是“我”一个是“他”。其实小时候,我们又何尝不是有两个“我”在生活呢,努力去讨好家长和老师,总是一副发誓要做个好孩子的模样,爸妈已经够辛苦了,看见他们严厉的表情,分分钟都能让你崩溃似得。而私底下,我们又都是那个我行我素的方枪枪。

    如果让每个人回忆自己一生中美好的往事,我觉得大部分都会是童年,因为童年是最单纯的日子,是最放松,最无忧无虑的日子,无论你在城市还是乡村,童年总是有数不清的快乐,而在部队大院里的孩子,特定的环境和身份使得他们有了更多的色彩和故事。这本书描写的是作者1961年—1966年的岁月。

    读这本书的时候,会觉得王朔一直在逼你,逼你回忆小时候的事情。他在北京的总参通信总站大院,我从小在军区大院,他上翠微小学,我们这边叫八一小学……所以,他说的那些故事,我都知道,“礼堂是院里最雄伟的建筑,有很多高大的门窗、拐角、凸凹和宽阔的台阶……”就好比冯小刚《唐山大地震》里,陈道明在礼堂门前带孩子放风筝,那礼堂,简直和我小时候的一模一样,我怀疑全军所有的师以上单位的礼堂都是一个模子的。

    这本小说勾起了我童年的全部回忆。方枪枪母亲是沈阳人,医生,父亲家也是沈阳的,估计是机要参谋。他们全家从南京搬到北京,一个叫复兴路29号的大院,对面是海军大院,附近还有个空军大院,很有趣的是,小说里面写的都是真人真事。

    他尿床、他骂老师、他不剪头发亲近女孩子、他说幼儿园有鬼、他说老师是特务,他跑出保育院,他打架,不听父母和老师的话,总之,这是个脑袋里每天都有稀奇古怪想法的男孩。老师说他是“害群之马”。

    那些与童年有关的日子—《看上去很美》之读书笔记

    方枪枪上学了,穿上了白衣服蓝裤子,他希望自己具有如下的品质:聪明、勇敢、忠诚。他认为公交车只有一站从公主坟到翠微路,他觉得天下是个大兵营,他认为男人都是军人,女人都是老师和医生,他习惯集体生活,自信而独立,他的偶像是少先队辅导员胡老师,他希望自己是她的儿子,他的梦中情人是陈南燕和陈北燕还有同桌吴迪,他的信仰是共产主义,他是少先队员、班旗手、学习委员、副中队长、学习成绩优异。他读了许多小说和少儿读物还有童话故事……这一切直到文革到来。

    其实那个叫方枪枪的孩子就是我们自己,他单纯,想什么就做什么,无所顾忌,面对外面世界充满了抵触和不快,但又无从发泄。有些思想,有些困惑,有些充大头,有些虚荣,有些自卑……按理说,部队大院的孩子在那个年代已经算很幸运的了,也许是当时的大环境吧,我们国家百废待兴又遭遇文革,这也是我对那个年代的人既好奇又有些心痛的理由吧。如我去西双版纳看见的知青农场,如《芳华》中人人自危的人际关系,所以,经历过的人有理由去郁闷去埋怨去怨恨去痛骂,可这就是人生就是命运啊。全文充满了嘲讽感,而“方枪枪”在处处受压抑之余,倒也很会自娱自乐。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得其乐。

    有几个场景我可以清晰记忆,幼儿园的时候,我的理想就是长大当幼儿园老师,使劲管教小朋友,上学后才知道,幼师中专就可以,于是理想又变成了中学老师,使劲管学生,现在想想都有趣,书中方枪枪起麻疹隔离,小时候,我们幼儿园出水痘,一起住院了九个孩子,部队医院的儿科都要炸锅了;等他在家休养回保育院的时候,唐老师怀孕了,小脑袋就想,是谁“QJ”了唐老师呢?我那时候也有过类似的一个王老师,也是大肚子了,问妈妈是咋回事呢,妈妈说她跟一个军官结婚了;方爸爸总是出差,我爸爸也是,现在的男人一个月不回家,都可能某一方出轨,而那个年代,爸爸半年不在家是常态,回家我反倒觉得不习惯了;我妈妈是方枪枪说的那种穿布拉吉的烫发的漂亮女子;那时候谁爸爸什么级别都是一目了然的,不同级别住不同的房子,由大到小,那些职工的孩子真的有住平房的;吹号、早餐、食堂、外地方言、歌声、篮球场、挂面吃到吐……对了,还有就是“杀猪了杀猪了”,我们院也是这样的,然后大家都围观看呢,我也看过,记忆中那猪叫的很凄惨,但是随后,就是大家可以凭票领取食物了。那时候大院的男孩子也总是打架,然后家长互相找啊什么的。

    其实做那个时期的孩子还是很幸福的,一起玩,家长从不用担心什么,天黑了孩子自己就回家了,而现在的孩子,哪有时间玩,哪有好朋友,N年以后,待他们长大后,他们怎么会有方枪枪似的童年可回忆啊。但同时,那个动荡的年代带给孩子心灵的创伤也是真实的。

    童年总是美好的,方枪枪却是压抑的,结尾,作者写到:我突然醒了,周围是一片安静之极的黑暗视线只能到达自己的眼眶。只知道刚从一个噩梦中逃出来全忘了噩梦的情节。只是害怕感到危险还潜藏在四周说不出那是什么样的凶险和吞噬越发显得比比皆是:阳台上晾在衣架上的衣服什竿的影子小钟表走动的滴答声和厚厚的四堵墙的墙壁之内……都像是鬼魅确曾来过的蛛丝马迹和将要再次出现的先兆。

    他想到了死,跟哥哥说,我觉得我们活不长了。

    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的宿命,我们认。

    读完这本书,那些与童年有关的日子里,记住了一个叫“方枪枪”的男孩。其实,不是看上去很美,我觉得确实很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些与童年有关的日子—《看上去很美》之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way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