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生死大事问题;
生命苦难的解决问题;
身心烦恼的解脱问题;
如何解决生命痛苦的问题?
什么才是造成人生苦难的原因呢?
如何找到众生生命问题的根源?
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都需要我们在解读这部代表着佛陀正法的《法华经》来找到答案。
在这个解读经中,将使自己和他人能够顺着世尊导师的引导下,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而获得清净正见。正见,就是般若波罗密。
有了正见,人生的困扰、生死的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连载理悟法师《法华经讲座》部分文搞供学习,顶礼理悟法师传承历代高僧大德正法!感恩!
妙法莲华经解读释义 释品题五重玄义迹本十妙
法华经有七卷28品,六万九千多字,《譬喻品》就较长。世尊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法华经大概在成佛四十二、三年后才说,约七年时间。到法华经时,才把佛出现世间的本怀彻底表露出来,所谓开权显实,废权立实,会三归一,都在法华经中说的。此经在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有科判才能提纲,这科判采用冠科本子。是蕅益大师所著《法华会义》之科判,根据《法华文句》的,有些割裂得太细之处,才稍加改变,小科有些变通,大科按原来的,所以研究法华经科判还是以《会义》为主。一般讲法华经,以天台宗讲的,都是用这科判(贤首宗、唯识宗除外),冠科是大科编在经文之上,小科编在经文旁边,一目了然。
蕅益大师将释此经大文,分为题目和入文二部分,“如是我闻”以下就是入文。
一题目。二入文。题目有三。1.经题。2.译题。3.品题。
题目有三种:
1、经题──妙法莲华经;
2、译题──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诏译;
3、品题──28品每品都有题目。
1、经题:妙法莲华经
先讲题目:妙法莲华经。为什么要先讲题目呢?题目是全部经文之总纲领。
古人比喻说“如网提其纲,得总目之张”,如提起渔网之总纲,则网目全张,不会搞乱。还有比喻“若衣挈其领,襟袖自至”,好似穿衣先提衣领。
讲经讲题目,好似穿衣提衣领,即纲领。
所以古德讲经都把经题讲得非常详细。
天台讲经用“五重玄义”:1.释名;2.显体;3.明宗;4.论用;5.判教相。
﹙天台智顗为解释各经内容之深义,所立之五种义解法。又作五重玄谈、五重玄、五玄、五章。五重玄义简单说就是分五个角度来解释佛经。
(一)释名,解释一经之题目。﹙如人名某某﹚
(二)辨体,辨别一经所诠之体性,如法华经即以‘中道实相’为全经所诠之妙体。﹙如人身体相貌﹚
(三)明宗,阐明一经之宗趣。﹙如人品学道德﹚
(四)论用,论说一经之功用。﹙如人职位能力﹚
(五)判教,又作判教相,判立一经之教相,以定一经之评价﹚﹙如人一生评价﹚
江味农居士《金刚经讲义》也是用“五重玄义”来发挥《金刚经》要义,他说“五重玄义”组织得最完备,最严密,少一重也不可以,多一重也不必,不能多也不能少,五门配合最好。
智者大师讲《妙法莲华经》这五字经题,就讲了九十天,即为有名的“九旬谈妙”。由章安大师记下,编成为十卷的《法华玄义》,每一卷又分上下,实际为20卷。
一、释名;《法华玄义》中有8卷之多。
1.论通别:有通题、别题,“妙法莲华”四字是别题,别于其他各经。“经”字为通题,其他各经都叫作经。
2.拣定:古德对经题的建立有七种立题的说法。按人、法、喻这三字来建立题目,有三个单、三个复、一个具足,“单三复三具足一”。单人、单法、单喻为单三,复为二字合并,人法立题、人喻立题、法喻立题三复,人法喻三字具足立题。
单三、如单人立题──《佛说阿弥陀经》, 题中只有人,都是果人。
单法立题──《大般涅槃经》。
单喻立题──《大宝积经》。
复三、如人法立题──《地藏菩萨本愿经》,因人修法。
人喻立题──《如来师子吼经》。
法喻立题──《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妙法莲华经》。
具足一、如人法喻三具足立题──《大方广佛华严经》。
实际上《大藏经》中还有这七种立题所不能包含的,因智者大师当时,已经译过来的经还不是很多,有些经没有看到,纵然有也不多,可收入约法立题。
《法华玄义》中对“五重玄义”也有通别的说法,现在是约别论,为五重各释。通的说法为七番共解:1.标章;2.引证;3.生起;4.开合;5.料简(拣);6.观心;7.会异。五重中每一重都有这七番共解,所以释名中有这七种,后面显体也有这七种。七番共解也只有《法华玄义》中才能详细了解到。
3.正释:
妙法;妙是赞词。法,简单说是众生当下一念心的一心之法,《起信论》曰:所言法者,谓众生心。法是众生本具之心法,里面就包括十法界,就有佛法、众生法。
这法,简单说三种:佛法、众生法、心法。详细说则三千法,百界千如,三千性相。每一法界有十如是,十个法界有一百如是,每一法界具足十法界,一百法界有千如是,这一千个如是.约实法、假名(),
实法一千──五蕴,假名──依报与正报,众生的正报、宇宙万有的国土依报各有一千──三千法,理具三千,事造三千,无穷无尽,法就更多。
约三法讲都非常微妙,众生心非常微妙。
妙者,不可思议也(《法华玄义》中解释妙字,不可心思,不可口议)。妙的情况用心想不出来,用文字无法表达,语言文字心理都不可表达,不可思议。
【百界千如】;天台宗用语。“百界”即一百法界,为十法界自乘后之总数。“千如”谓一千如是,是百界乘以“十如是”所得之总数。为天台宗以三千之数融摄一切诸法时所用的术语。
《法华玄义》卷二(上)云:“一法界具十如是,十法界具百如是。又一法界具九法界,则有百法界千如是。”又云:“只百界千如是佛境界。”此谓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等十界,并非孤立,而是界界互具,故十界乘以十界则成百界,又界界皆具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等之十如是,百界与十如是相乘乃成千如,故称百界千如。
【三千性相】世间有三种,即五阴世间、众生世间与国土世间,每一种世间,各有一千的性,一千的相,三种世间,就有三千性,三千相,所以叫做三千性相。
差别一切迷悟之境而为十界。此十界互相具,则为百界。其一一之界所具之事理有十种,谓为十如,盖一界为十如则十界为百如,百界为千如也,乘之以三世间,则为三千,台家所谓三千之诸法是也。观此三千之法为一念具足,即一念三千之观法也。故举所观之境,或曰百界千如。或曰三千性相。惟具略异耳。
【事理三千】;台宗将理具三千、事造三千合称为事理三千。又云两重三千、两种三千、理具三千事用三千、理造三千变造三千、理造三千事造三千、性具三千修具三千。
据知礼大师之‘十不二门指要钞’卷上:理,指实相理性;具,即本来具足之意。理具三千,即谓万有原本一一皆具足三千诸法,而非由人天鬼畜等所造作。事,指森罗差别事相;造,与具同义。事造三千诸法,系由于心随染净诸缘而生起,其一一法而呈现森罗差别相状。
此外,所谓“事理三千”,系由于方便配对名目,乃相对于理具三千而立事造三千名相,两者合之为事理三千,而非谓计有六千之法;此理体无差而事理不二,故仅唯一之三千。
又藏、通、别、圆四教中,若以别教观点,事理诸法历然有别!然自圆教观点而论,自地、水、火、风、空、见、识等七大,乃至于十界三千诸法,其一一当体为实相理性;故诸法虽森罗万象,然却相互融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故台宗同时有“三千圆具”与“三谛圆融”说,二者并存而无碍,为台宗教义之极致。[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五之三]
“妙法”两字,先释法字,若无其法。何所称妙。(犹言何法称妙)经云:“我法妙难思”是也。法指何法?即指十界、十如(十如是)权实之法,不出三种:一众生法,二佛法,三心法。妙名不可思议,是能赞之辞,赞此三法皆妙也。
众生法何以称妙?众生因迷,不了真如佛性,不生不灭,亘古长存。妄为五蕴妄色妄心所迷,起贪嗔痴种种颠倒,起惑造业,不知其见闻觉知之性,即是佛性。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无非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若众生无有佛之知见,则何所论开,故众生法妙也。
佛法何以称妙?佛法不出权实二法,佛彻证权实二智,实智自证,权智化他。经云:“是法甚深奥,难见难可了。一切众生类,无能知佛者。”即是叹实智妙。又云:“及佛诸馀法,亦无能测者。”即是叹权智妙。佛法是权实不二之法,既可为实施权,亦能开权显实。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诸法是即实之权,实相是即权之实,故佛法妙也。
心法何以称妙?十界之相,虽有千差万别,皆唯心现,经云:“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又本经云:“观一切法,不动、不退,如虚空无所有性。”行人如能念念观照,知幻即离,离幻即觉。经云:“妄心若歇,歇即菩提。”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净名经云:“观身实相,观佛亦然,诸佛解脱当于众生心行中求。”故心法妙也。
“妙”有;相待妙,绝待妙。
相待妙者,有所对待论妙。如半字教为粗,满字教为妙。藏教为半字教,但诠生灭门,不能通满理,故粗。别圆教为满字教,诠不生不灭门,能通满理,故妙。又方等、般若之教,带通别方便通满理,故粗。今经“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直显满理,故妙。此为相待妙也。
绝待妙者,绝诸对待。无有法可以相形相待。《法华经》所说一乘之法,非离三说一,乃会三归一,开权显实,即粗论妙,一色一香,不离中道。即说的是绝诸对待的无分别法。此为绝待妙也。具此二妙,故名妙法。
法华经开近迹,显远本。约本迹二门,各具十妙。
迹门十妙:
(一)境妙。诸法实相之境,本自有之,众生迷而不知而已。苟能于一切法上,明白缘起性空,双照空有二边,即是中道妙境,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诸法实相,即是中道妙境,故为境妙。
(二)智妙。迷理故起惑,解理则生智。以智断惑,断惑有深浅,故智有高下,唯佛证一切种智,三乘圣人所不及,经云:“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以此妙慧,求无上道。”故为智妙。
(三)行妙。依于智目,起于行足。依圆实理,起无作行,经云:“无量诸佛所,而行深妙道。”又云:“本从无数佛,具足行诸道,行此诸道已,道场得成果,佛子行道已,来世得作佛。”是为行妙。
(四)位妙。位有住、行、向、地。经云:“乘此宝乘,游于四方,直至道场。”四方(喻住行向地)是因位,道场是果位。是为位妙。
(五)三法妙。既住于位,位何所住,住于三法之中。三法即三轨:(1)真性轨,(2)观照轨,(3)资成轨。轨有轨范之义,经云:“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庄严。”大乘,即真性轨;定,即资成轨;慧即观照轨。此为三法妙。
(六)感应妙。感是众生之机感,应是如来之赴应。有四种感应:(1)冥感冥应;以前或过去世曾经念佛,现在虽没念,而遇事逢缘,暗中蒙受弥陀加被。(2)冥感显应;以前或过去世曾经念佛,现在虽没念,而遇事逢缘,明显感觉弥陀加被。(3)显感显应;有念佛,亦有明显感应,自己感觉得到。(4)显感冥应。有念佛,而感应在暗中,自己觉察不到。
感应之道,如一月在天,影含众水。水不上升,月不下降,一月一时,普现诸水。佛亦如是,诸佛不来,众生不往,慈善根力,法尔如是,此为感应妙。
(七)神通妙。神谓难测,通谓无碍。本经如来入定,天雨四华、动地、放光等,此为神通妙。
(八)说法妙。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有因缘故,亦可得说。四十年前,随他意语,(应机而说)皆是权说。今经随自意语,(畅佛本怀而说)废权立实。经云:“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此为说法妙。
(九)眷属妙。“但教化菩萨,无声闻弟子,”此为眷属妙。
(十)功德利益妙。三周说法得记,(即为上根法说一周,中根喻说一周,下根因缘说一周)诸品获益,见光闻法,皆功不唐捐。经云:“现在未来,若闻一句一偈,我皆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须臾闻之,即得究竟三菩提,”又云:“不令一人独得灭度,皆以如来灭度而灭度之。”此为功德利益妙也。
本门十妙:
(一)本因妙。经云:“我成佛以来,复过于此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应追溯至本初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时所修圆妙之因,此为本因妙。
(二)本果妙。本初所行圆妙之因,获证常、乐、我、净涅槃之妙果,此为本果妙。
(三)本国土妙。本果既成,必有依报国土,本佛亦有四土。经云:“自从是以来,我常在此说法教化。”昔日之娑婆,即今日之忍土。应推溯至最初成佛之娑婆,经中说,“我净土不毁,我此土安隐。”即本国土妙。
(四)本感应妙。古今既常在此说法教化,必有所感之机。今之机由昔之机而来,昔之应,即今之应。(昔佛即今佛)机感相关,此为本感应妙。
(五)本神通妙。神为天心,通为无碍。天然之性,通古通今。尘点劫前,施化所作放光、动地之神通,骇动可度之机,宛同今日。此为本神通妙。
(六)本说法妙。即是往昔初坐道场,始成正觉初转*轮,四辩所说之法,此为本说法妙。
(七)本眷属妙。本时说法所被之人,如下方住者,弥勒不识一人。此为本眷属妙。
(八)本涅槃妙。本时所证断德涅槃,亦是本时应现同居、方便二土,有缘既尽,唱言入灭。此为本涅槃妙。
(九)本寿命妙。法性之身,本无寿命,此言本寿命者,乃指本时既唱入灭,则有长短远近之寿命,此为本寿命妙。
(十)本利益妙。即本时眷属所获功德利益,是为功德利益妙。
莲华 为何要拿莲华来譬?世间花很多,世间有的花是
1、有花无果, “狂花”,如柳树,只开花不结果,譬喻外道,修无益苦行,如狂花,无成就,不结果,得不到利益,如印度持狗戒、牛戒、倒悬等外道,没有成就。
2、一花多果的,如胡麻(芝麻),譬喻凡夫修孝顺父母、奉事师长,修行世间善法,只是世间善的一花,将来得到世间善果很多,富贵荣华,妻贤子孝种种果实,但这果实如芝麻一样很小,成就的一些世间好的果报,很微小。
3、多花一果,如桃、李等,空花多,结果少,譬喻声闻人修三十七道品,成就阿罗汉无学之一果。
4、一花一果,如柿,花开时果实就在后边一点点大,花谢果慢慢大,譬喻缘觉修一远离行还灭门十二因缘,成辟支佛果位。
5、先果后花,如果类,譬喻初果须陀洹,先见道(譬结果),后修道(断见惑,譬开花)。
6、先花后果,如梅花,譬喻权教菩萨,先缘修(靠助缘),后真修。没有助缘不会修行,衣食住行所有环境都帮助你,助的缘不够就不能修行。到不退转后,就不必助缘了,任运流入萨婆若海,自然而然就会用功,依正法理性的本体而起修,叫真修(悟理的真,证到真如自性的一部分)。如别教初地、圆教初住以上都是真修。这之前都为缘修。所以我们凡夫更要助缘。
7、无花果,没有不修行能成就的,花是譬因,无花果也是花开在里面,外面看不到吧了,如有些人修行你看不到,到成就了你才看到。
向下文長 付予來日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和南聖眾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感恩您给我服务的机会。感恩您的布施!感谢您与我共享美好的生活品质,吉祥如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