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理悟法师讲法华
跟理悟法师学《法华经》之十二:妙法莲华经解读释义(三)

跟理悟法师学《法华经》之十二:妙法莲华经解读释义(三)

作者: 97b3ffd05784 | 来源:发表于2018-08-07 14:33 被阅读66次
跟理悟法师学《法华经》之十二:妙法莲华经解读释义(三)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生死大事问题;

生命苦难的解决问题;

身心烦恼的解脱问题;

如何解决生命痛苦的问题?

什么才是造成人生苦难的原因呢?

如何找到众生生命问题的根源?

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都需要我们在解读这部代表着佛陀正法的《法华经》来找到答案。

在这个解读经中,将使自己和他人能够顺着世尊导师的引导下,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而获得清净正见。正见,就是般若波罗密。

有了正见,人生的困扰、生死的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连载理悟法师《法华经讲座》部分文搞供学习,顶礼理悟法师传承历代高僧大德正法!感恩!

《法华经》的特色

1.法华七喻

〈方便〉一品专利上根,故独舍利弗闻法了解。而中下等根尚未起信解之心,故为说譬喻使得了解,引导中下根同明佛乘之义。佛为引导众生入一佛乘,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力而为说法。《法华经》以大众为说法对象,取平易而能为大众理解的方式,大量使用譬喻和宿世因缘的方便法,有“法华七喻”之说。

(1)〈譬喻品〉中之火宅喻。

一大富长者有一大宅年久失修,一天大火烧起,孩子们正在玩乐嬉戏。长者再三诱导而孩子们不听。长者对孩子们讲:“门外有羊车、鹿车和牛车,任你们游戏。”孩子们听后迫不及待地冲出火宅。

火,比喻五浊、八苦等;宅,比喻三界。幼儿喻众生,谓三界众生受五浊八苦逼迫,不得安稳,如大宅被火焚烧不能安居。长者喻佛陀,以种种方便引导众生出离火宅。羊车喻声闻乘,鹿车喻缘觉乘,牛车喻菩萨乘,大白牛车喻一佛乘。

(2)<信解品>中之穷子喻。

某大富长者有一子,年幼即流离失所。后辗转浪迹至长者家,见府第之豪华,心大恐惧,欲疾走而去。其父认出儿子,经过很多手段才把儿子请回相认。

穷子:喻二乘之人无大乘功德法财(即六度万行)得以庄严,犹如贫穷之子,缺乏衣食之资以活身命;长者:比喻佛陀,以种种方便令除烦恼,增上其心,然后教后以大乘智,即以佛道化度声闻,令回小向大。

(3)<药草喻品>中之药草喻。

药草虽有大中小之不同,若蒙云雨沾润,皆能敷荣郁茂,治疗众病。以喻三乘之人,根器虽有高下之别,若蒙如来法雨润泽,则能成大医王,普度群生。

小草喻人天乘,中草喻二乘,大草喻藏教菩萨,小树喻通教菩萨,大树喻别教菩萨。遂有五乘七方便之喻。天台七方便:

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藏教菩萨、通教菩萨、别教菩萨。

(4)〈化城喻品〉中之化城喻。

有一队人从一险道前往求宝,由于疲劳艰难,半路上起了懈怠后退的念头,引队导师对大家讲,“前面有一大城可以休息。”当大家在大城中休息而恢复精力后,导师说:“刚才的大城只是化城而已,宝藏就在前面,我们马上就要到了。”

比喻二乘人初闻大教,随即忘失,而流转生死;故世尊权设方便,而设化城──阿罗汉,令其先断见思烦恼,而暂证真空涅槃,以为苏息,而后至于究竟之宝处——一佛乘。

(5)〈五百弟子受记品〉中之衣珠喻。

有人至亲友家醉酒而卧,亲友以宝珠系于其衣中,而其不觉知,流浪他乡,自受贫苦。后经亲友告知,乃得宝珠,衣食受用无极。喻二乘之人,昔于大通佛所,曾结下大乘法缘,然为无明所覆,未能觉了,后由如来方便开示,遂能入于一佛乘。以衣内明珠喻众生本具之佛性。

(6)〈安乐行品〉中之髻珠喻。

转轮圣王于战争胜利后,赠与众臣金银、琉璃、象马车乘,但唯有自己头顶上贵重的明珠不作赏物。

轮王比喻如来;髻比喻二乘权教;珠比喻一乘实理。珠在髻中,犹如实理为权所隐。谓如来于法华会上开权显实,授记二乘而得作佛。

(7)〈如来寿量>中之医师喻。

某良医因事至他国,其诸子误饮毒药;迨父还,取好药济诸子,诸子有尚未失心者,服之而愈,已失心者,则拒不敢服;父便往他国,诈言死。诸子闻之,哀切之余,乃醒悟而服好药,毒病得以全愈。父乃归来相见。

医师:比喻如来;孩子们:比喻三乘人。诸子无知,饮他毒药,心即狂乱:喻三乘之人信受权教,不得正道。令服好药:令服大乘法药。

2、一大事因缘。

依《法华经·方便品》载:“诸佛为一大事因缘而出现于世间,即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而出现于世间”。开即开发,意谓破除众生之无明,开如来藏,见实相理。示即显示,意谓惑障既除,则知见体显,法界万德,显示分明。悟即证悟。意谓障除体显之后,则事(现象)理(本体)融通而有所悟。

入即证入,意谓事理既已融通,则可自在无碍,证入智慧海。

天台《法华文句》卷四上,从四位,四智、四门、观心等四种不同侧面,阐释开示悟入之理。

1. 四位:四位系指菩萨修行过程中之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四阶段。

① 以“开”配于十住位;此阶位之初,能破除无明,开显如来藏而见实相理。

② “示”配于十行位,此阶位惑障既除,知见之体亦自彰显,而“体”圆备万德,故举凡法界之众德,无不显示分明。

③ “悟”配于十回向位:此阶位既已除障显体,明了法界众德,则必事理融通。

④ “入”配于十地位;此阶位事理既融,故自在无碍,任运自如得入萨婆若(一切智)智海。

2. 四智:即《大智度论》卷二十七所说之四智。

① 以“开”配于道慧;谓“实性”中,得以开发佛智之见。

② “示”配于道种慧;能了知十法界中,诸道种别,并了知解惑之相,皆为佛知见所显示!

③ “悟”配于一切智;谓了知一切法“一相寂灭”即能了悟佛知见。

④ “入”配于一切种智,了知一切法之“一相寂灭相”,而了知种种行类相貌,此即入佛知见。

3. 四门:四门系指圆教所立四法门。

① 以“开”配于空门:谓于空门所诠“一空一切空”理中,得以开发佛知见。

② “示”配于有门:谓有门所诠“一有一切有”理,即显示佛知见。

③ “悟”配于亦空亦有门:谓了达“一切亦空一切亦有”理,证体悟佛之知见。

④ “入”配于非空非有门:谓证得“一切非空一切非有”理,证入佛知见为旨趣。

4. 观心:此由台宗所说“一心三观”中,直接阐释开示悟入之理。三观:指空、假、中三观。

① 了观“心性三谛”理不可思议,且观明净无有疑滞,故名为“开”。

② 观境不可思议,能于空、假、中一心中,宛然分别而不滥,故名为“示”。

③ 空、假、中三观,即三而一,即一而三,故名为“悟”。

④ 空、假、中三观并非别存空、假、中,而是齐照空、假、中于一心中,故名为“入”。

3、诸法实相。

《法华经·方便品》:“唯佛与佛乃能究竟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 。即谓诸法本来实状(实相)具足十种如是。

(1)如是相:指外在可见之形相,如显现之善恶行为。

(2)如是性,指内在不可见的木性,诸法本性各不相同,无可改变。如木有次性,迂缘即发。此性亦捐理性、佛性。

(3)如是体:指众生之质体,如五蕴、十二处,皆以色心为体。

(4)如是力:指诸法所具之功能,如砖、泥可作砌墙之材料。

(5)如是作:指身、口、意作为。

(6)如是因:指招业致果之业因(玄奘译作等流因),即前时所习之染者,成为后世善恶之业种。

(7)如是缘,缘指助因。如五谷以种为因,水土肥为其缘。所谓因缘和合,种子藉水土等之助力而成长(异熟因)。

(8)如是果,指从过去所习之染因,得其相应之果(等流果)。

(9)如是报,指由善恶业因所招感之未来苦乐果报(异熟果),此报因、报果间,需相隔一世以上。

(10)如是本末究竟等。

上述九如是中,以相为本,报为末,皆由因缘和合而产生,故从本至末皆空,此空即为诸法之极致。

又前九种属事,后一为理。

天台宗以三谛阐释,以空谛观之,本末皆为真空,以俗谛观之,本末皆为妙假,以中谛观之,本末皆为中道法界。

此本末究竟平等之三谛,即是实相,而前九种如是,则为诸法,两者合之,即是诸法实相。

天台智者大师在《法华文句》卷三下,有四种十如是说:

(1)就十法界言,总赅各类众生成四类,其一一类皆具不同之十如是:

①地狱、饿鬼,畜生、修罗四恶趣共同之十如是:

一、四恶趣之众生堕在不如意处,常处于苦相之中,此即四恶趣之如是相。

二、此类众生,常具恶习,犹如生成不能改变,此即如是性。

三、其粗恶之色心,难以调伏摧折,此即如是体。

四、地狱众生常受刀山、油锅之苦,畜生常受弱肉强食,鱼蛇侵吞,或索车挽重之苦。皆系业力所招致,此即如是力。

五、其身口意,常能造作恶业,此即如是作。

六、其所作之有漏恶业,为遭受恶报之原因,此即如是因。

七、受取等烦恼复成助因,助长其有漏恶缘之形成,此即如是缘。

八、多生受地狱之身,见种种苦具(刑具),谓是欲境而生起爱染, 此即如是果。

九、多欲众生既堕地狱,入于爱染之欲境,而受铁床、铜柱之苦报,此即如是报。

十、以上所述以如是相为本,如是报为末。

九如是皆为实相三谛之妙理,凡此种种皆与佛界之十如无异,此即本末究竟等。

②人、天善趣共同之十如是: (系就善与乐而言之)。

一、人天之相比恶趣自然清洁高胜,即如是相。

二、其所造作之白法属于善性,即如是性。

三、其所具之色心,安乐稳定,即如是体。

四、能护持五戒十善、堪任法器,即如是力。

五、其所有之作为,能止恶行善,即如是作。

六,其所持之善业,为日后善业因素,即如是因。

七、复以善性之爱取为助因,助长善业形成,即如是缘。

八、能任运自在产生善心,即如是果。

九、以其善业所感,自然得享受人天之乐,即如是报。

十、一切人天之相性平等如是,皆是实相,此即本末究竟等。

向下文長 付予來日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和南聖眾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感恩您给我服务的机会。感恩您的布施!感谢您与我共享美好的生活品质,吉祥如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跟理悟法师学《法华经》之十二:妙法莲华经解读释义(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fxa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