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无小事
关怀教育,尤其是孩子的教育,需要我们殚精竭虑。而作为孩子教课书的选取,更是一个需要细细研磨、严谨而为之的过程。
最近,人民教育出版社公告,人教版的教材将陆续更换为新版教材。一年级的新版2016年9月已经替换成新版,2017年9月,二年级将替换新版教材,明年后,人教版全部旧版教材更换为新版教材。
公告起因:
2017年3月23日,一篇文章《校长怒了,还有多少假课文在侮辱孩子的智商?》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人教版二年级《爱迪生救妈妈》中的故事属于杜撰,虚构,据考证,在爱迪生7岁时,还没有阑尾炎手术,同时,文中还罗列出一堆课本中不严谨的文章,例如重大事件的时间错误,严重弯曲原文的改写,违反自然常识,例如乌鸦无家庭,如何反哺,等等。
人教出版社基于这篇热文给予了上述正式答复。
对这件事情,作为家有一个正在上小学的小豆包,不想蹭热点的妈妈,有话要说。
作为入选教课书的文章
首先应该符合孩子发育的年龄特点,在充满童真童趣的年龄,课文就不宜太过成熟和道德高度的升华
课文应尊重事实,客观求实,任何关乎时间,地点,人物,时间起因结果等细节,要做到仔细反复求证。
既要弘扬古代优秀的文化传统,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魂,不能丢了
又要与时俱进,富有时代感,要吸收新鲜血液,听百家之言,学百家之长,时代赋予了新的特征和文化,课文中也要适度地体现。
课文应该内容丰富,类别多样
可以有神话故事,历史故事,也可以有名人事迹,科技自然,要根据各个类别严格审稿,神话故事可以趣味性主题性优先,历史故事基本故事脉络清楚,名人事迹要真实有依据,不能为了讲一个道理去杜撰,如果需要编写一个故事,那可以虚拟人物及故事情节,但是不要为了让故事可信而强行安在名人身上。科技自然类的文章应抱着严谨求证的态度去反复求证细节的正误。
语言要丰富,自然,
俗语,有模有样,有样学样,想让孩子崇尚美,欣赏美,就需要给他们展现“美”是什么
不空洞说教,高呼口号,而是以情动人,不能为了上升高度,而丢失了文章的灵魂
孩子去年入学,翻开人教版一年级小豆包上册的语文课本(去年9月份已经换成新版的了),还是感觉到了用心:
韵律极美的《对韵歌》
充满想象和童趣的《小小的船》
朗朗上口的古诗词《江南》
以一个童话故事告诉孩子花生的故事《小松鼠找花生》
团结友爱的《拔萝卜》
富有哲理的《影子》
表达孩子盼望远足高兴睡不着心情的《明天要远足》
传授生活智慧的《乌鸦喝水》
让孩子学会观察,认识动物足记的《雪地里的小画家 》
语言简洁优美,充满童趣,易于孩子记忆,很适合一年级的小豆包,和孩子一起朗读的过程中,作为妈妈的我,也非常喜爱这样的文章。 如果2012年人教社就开始着手改编教材,那从1年级上册新版的课文,还是能体会到这样的用心,也希望之后二年级,三年级,以及中学的课文,都能用心一点点选定,审核,落实所有的细节。
其实,课文的选定可以借鉴一下民国时期的老课本,现在很多人推崇民国时候的老课本,又回去去习读这些老课本。
翻开老课本,包罗万象,做人育人,文字简练隽永,寥寥数笔, 能感觉出浓浓的情,传递出人间的真善与美。
虽然时代变了,但是精神未变,民族的魂依然在。
我们经常教育孩子要“真善美”,那么每天传载着教育任务的教课书,不也应该是“真“的,“善”的,“美”的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