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论纲要》(50)
《活得好的意义》
生活有一个不约而同的目的,就是活得更好。活得更好没有绝对意义,只有相对意义,确切地说,是相对于别人的意义。什么是活得更好的形态?没有绝对的参照标准,人与人就只有相对标准,那其实就是,只要我比你活得好。
攀比不但是活得好不好的依据,也是活得好的证明。于是,力争比别人活得好成为人行为的目的,更是人行为的动力。社会生活对于个人来说,几乎就是一场活得更好的竞赛,人们都在不遗余力地奋斗,为争取活得更好的成功与胜利。
活得更好没有具体标准,也没有实际内容,更好的实际内容就是更多、更广、更强,人们的这个心理要求事实上就成为了生活的目标,人们都在为获得更多的物质利益而努力,人们都在为占领更广的私有空间而拼搏,人们都在为获得更强的存在感而奋斗。更好的目标是没有止境的,我们都在努力地追求下一个目标,没有谁能够停止下来,因为没有绝对的衡量标准告诉你,你已经活得足够好。
人们始终困惑于活得好的涵义,如果活得好仅仅指示外在条件,在具备了活得好的条件下,人就活得好吗?如果依这个逻辑,物质文明越发达,人们的财富满足度越高,人就越活得好;还有另外一点,人们的贫富差距越大,人与人的差别越明显,成功者与胜出者就相对地活得越好。这些,仅仅是出于一种想当然的猜测,其实人们普遍认为,现在的人活得比过去的人差,竞争越激烈,人们活得越不好。人活得好不好,与财富占有量的多少关系不大,与比别人强多少关系不大,与外在具备的条件关系不大。活得好绝不是一种相对的状态,也不是比较于他人得出的结论,活得好是人的一种自在状态,是一种纯粹的心态,是进入了活得好的方式中,活得好的实质就是自我认可。
活得好不好是一种自我评判,从外界的比较来衡量自我是荒谬的,活得好不好问题的关键是找到活着状态的标准,追寻和达到活着的目的就是这个永恒不变的标准。在人与人的比较中判断取舍是极不可靠的,你可能作为胜出者,你拥有最优越的条件、最多的财富、最高的地位和荣誉和最让人羡慕的生活,但是,你活在焦虑中、活在恐惧中、活在烦恼中、活在孤独中……你能说,你活得好吗?(接下)
本书《感知新世界》《感知新文明》二部已在京东、亚马逊上架销售,如需完整了解感知论,进京东、亚马逊搜索书名即可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