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制伏自己的心,犹如毁坏的城邑没有墙垣。——《圣经·箴言25:28》
不良情绪的根源
人是有思想的芦苇,人是会运用思维、运用思想的人。但人却是常常被大脑的思维控制的人。问题常常就出在这里:我们无法控制它。有时我们说:我可以控制我自己,我的人生我自己做主。但更多的时候,我们不知不觉中成了自己思维或者他人思维模式的奴隶却不自知。
人常常是远离真我(我们还可称其为being/大我/临在/当下)的。大脑制造了一个“小我”来让自己有“真实感”。而正是因为小我是如此的不真实,所以它要不停在外界寻求认同,追求物质满足等等来壮大声势。可是,我们越是听从小我,却越是感觉到空虚、不安和孤立,产生出一种远离感。
为何常常一件小事能引起轩然大波?半夜三点了,你气的睡不着。可是那件事情却早已过去了。是你的思维不肯放过你。你的思维裹挟着小我不停地在你耳边咄咄不绝。基于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是不会消失的。所有过去没有得到及时解决或释放的负面能量,它不会消失,而是以某种形式留在身体里。身体器官需要更多损耗才能处理这些负面的能量,于是,身体负荷增大,继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比如,过多的敌意会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而抑郁症甚至可能导致自杀。
当身体里的情绪和理性不平衡时,显现于外的结果就是压力。压力是什么呢?压力就是情绪被紧锁在身体里。压力是无法流动的情绪,是冰冻的情绪。我们往往听人说,有些事情让它就烂在肚子里吧。然而,事情是烂在肚子里了,压力却仍然没有消失。
思维其实只是我们意识的很一小部分。正如我们所知,我们还有像冰山海面下的大片潜意识。思维本质上是一种求生的机器。它本能地攻击、防范其他思维,收集、储藏和分析信息,好让自己看起来更加壮大。
思维与情绪相依为命
情绪是什么呢?情绪是我们身体对思维的反应。情绪通常代表着一个被强化的以及被注入能量的思维模式。它往往想要控制你,而且通常会得逞。——除非你有足够的临在意识。大脑不仅仅是思考。它包括你所有无意识的心理及所有你的情绪模式。当然,你通常不会意识到你所有的思维模式,通常只有观察你的情感反应,你才能对它们保持意识。当你被自己的思维模式、言语、喜好、自我判断以及分析控制的越多,而你的观察者意识却越来越少的话,你的情绪负荷将会越来越强。
强烈的无意识情感模式可能会显化成发生在你身上的外部事件。这就是为什么看起来一点点小事能引起轩然大波。我也留意到那些内心充满愤怒而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没有表达愤怒的人更容易从言语和身体上遭到其他愤怒的人的莫明攻击。思想的果子显化之后就是行动。战争也是由此而来,无数的人际关系由此破裂。试想,如果思想可以杀人,这世上还有谁活着呢?
原始的恐惧
基本上说,所有的负面情绪都是一种原始的,无差别的负面情绪的变形。这种原始的负面情绪是什么呢?恐惧可能是最贴近的一个答案。
除了不断地感觉到威胁之外,它还包括一种深深的被遗弃感和不完整感。称为痛苦也很合适。
思维的主要任务就是反抗和清除这种痛苦。然而它所做的顶多是暂时把负面情绪掩盖住。实际上,思维越是努力去摆脱这种感觉,却往往越陷越深。
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思维永远找不到解决方案,它也不会让你找到。因为思维本身就是这个问题的一部分。
看起来,造成恐惧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对失败的恐惧,对受伤害的恐惧、对受处分降级的恐惧等等。然而,所有的恐惧其实都源于小我对死亡和毁灭的恐惧。对小我来说,死亡无处不在。
比如,我们陷在一个争论中的时候,会试图打败对方。我们要打败对方以证明自己是对的。而一旦当你错的时候,你这种以思维为基础的自我感觉会严重地受到威胁。所以小我不愿认错也不能认错。对小我而言,错误等于死亡。
一旦你不再认同你的思维,不管你对或是错,对于你的自我感觉来说,都没有区别。所以那如暴力般迫切胜辩对方之欲和那深深希望自己是对的的无意识状态也将会随之消失。这时,你可以清晰并坚定地说出你的感受和想法,但不用攻击或者防卫。因为你的自我感是从内在一个更深,更真实之处产生的。想要凌驾他人之上的人,只是在用权力掩盖自己的软弱。而真实的力量是在每个人内心深处,此刻你已经拥有的。
能超越思维的人几乎极少,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几乎你遇到或认识每个人都生活在恐惧之下,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这些恐惧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焦虑、害怕、担忧、不安全感以及受威胁感。
小我对圆满的追寻
只要这种小我的思维还控制着你的生活,你就不会真正得到平安。由于小我是一种衍生出的自我感觉,所以它需要不停地认同于外在事物,需要不断地被维护和喂养。最常见的自我认同与财产、工作、名望、知识和教育、人际关系、家族等其他集体认同有关。而可以肯定的是,所有这些外在标签都不能代表真实的你。
思维认同(当然也包括情感认同)在无意识中创造了这个错误的自我——小我——来替代你真正的自我。小我是感到脆弱的,易受威胁的,小我生活在一种恐惧和缺乏之中。它似乎永远需要一种托持来保持其虚幻的自我感觉,并且总是将自己和你的问题联系在一起。
一旦认识到它,我们就可以慢慢走出去了。我们偶尔会在生活中进入这种“忘我”的状态而感受到短暂的欢愉。当你进入当下的状态,你就会发现,你可以允许思维的存在而不陷入其中。这就是情绪管理的突破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