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立秋。七月节。立,始也;秋,揫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物于此而揫敛也。
此时节:梧桐未老,月华满地,高柳寒蝉,露生幽兰,暑尽秋来。
今夕何夕,见月明于中庭,寒鸦点夜,玉壶光转,梧叶满阶凉初静。
今夕何夕,呵宴晴山渡晚云,问君浮萍,霜魂谁拟?西風吹绉碧纱衣。落也聚还散,秋色天涯矣,旧梦不到西。
立秋,秋天的第一个节气。
此时人间,暑热尚未退去,昼夜温差逐渐变大,秋意伴随露水与凉风渐渐到来。
过去,立秋是古人极为重视的节日。这一天,天子要西郊迎秋,青年男女或戴楸叶,或陈冰瓜、蒸茄脯、饮香薷汁,以表时令流转之情。
秋風,乍起微凉。秋色,渐染山河。
入夜黄昏,风沙吹来,闭上眼睛,踏秋叶满地,听秋水深流,在花叶回旋飘落的一刻,感受生命沉淀的美丽。
夏未远,秋已至。问君秋安。
七月节,立秋。晨起白露,凉风始肃,回廊小立,落一叶而知秋。独上兰舟,红藕香残,雨送黄昏花易落。举目处,月已西沉,秋水长天,只是那蝉声,早已不再热烈。
陈旧的房间里,一把绢扇为蚁所噬,仍然见到,有人照镜。风自梧桐吹过,发在他鬓间雪白,几声琵琶,一窗飞花……想起你,因为日的遥远、雨的不曾。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却道天凉好个秋
宋代吴自牧《梦粱录》有记,立秋日,太史局委官吏于禁廷内,以梧桐树植于殿下,俟交立秋時,太史官穿秉奏曰:“秋来!”其时梧叶应声飞落一二片,以寓报秋意。
着便是“井叶秋声”最早的样子,宋时的都城内外,侵晨满街叫卖楸叶,妇人女子及儿童辈争买之,剪如花样,插于鬓边,以应时序。
走出去吧!看金黄的田野与山脉,看如火的雲霞和飘飞的紅叶,秋天让一切清晰明了,它把成熟给了果实,清香给了草木,收获给了众生。
春华秋实,叶落归根。其实季节本无悲喜,只是人为灵物,境随心转。你喜,这世间万般美,你悲,这万物一般苦。拾一枚楸叶戴在身旁,夹进书页,寄予友人。如此,我亦有我的,秋安。
有人在玉色的屏风下煮茶,屋檐漏雨,嗒嗒的寂寞声响。那人轻叹一声,生命宛如漫长寂静的茶香,微涼。
原来有虫鸣。秋日寒蝉,墨色,黄绿斑点。那个田野间的孩子,穿行在城市的霓虹,或许会想起,某个耀眼夏日,浓荫之绿,蝉翼如燐火閃亮。
人生如梦,在秋与夏的更替中交响。秋风过境,稻田翠绿,微微成金,世界在你面前摇落,你看,你等。等最后一只蝉鸣尽,等十年江湖夜雨,在四行诗、两盏茶之间淡去。
茶凉了,有人替你续上。
“天涼好個秋”。如今你也说人生况味,夏与畏日争,冬与严霜争,那么多哥日间黄昏,你已经不在我的生活里,但面前的一缕茶香,经过炒制,杀青,揉捻,仍为生命的沉痛、怅惘,注入柔美韵脚,拥抱了曾走过千山万水的我们。
秋天的第一杯茶,让过去和未来的自己,就此相逢。
涨潮《幽梦影》有:“律己宜带秋气。”中国人独特的时序情节,在人与自然、四季共沉浮的妙合之道。
夏雨倾盆,夏花绚烂,但过于炽烈的燃耗,是一种损耗。我们努力向上,内心却摇摆不定,心事重重,在暑尽秋来的夜晚,仰望天际星河,试图寻找最熟悉的一颗,奈不住,城市的霓虹太耀眼。
秋来,便有了凉意。披衣坐在老街的石板路上,日日可见霞光罗云复叠,一片秋叶逐风,一地落花无言,万物用生命完成这季节的收尾,你呢?
故人轻抚眉间,合上泛黄的书页,“从前……”原来你也到了爱说“从前”的年纪,人生不长,花开短暂,秋风乍起时,才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感悟。
又是立秋了,早几年看人写夕阳:“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是了,伤心不能入画,又怎說与人听呢?
秋天該很好,你若在身旁。
立秋时节,食西瓜,谓之“啃秋”,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
古时,立秋这天要悬秤称人,以验夏中之肥瘦,民间常有“贴秋膘”的习俗,为弥补苦夏带来的身体亏空,也为即将到来的秋冬储备能量。
独坐一隅,煮一壶茶,慢品人生,多少风花雪月的故事,在凉薄的时光中安然落锁。
焚香听雨,小窗微明,以石楠红叶剪刻花簪插于鬓边,想起千年前,也有年轻男女,把落叶拾起,或插于鬓角,或佩于胸前,以祈一秋平安……
秋日薄暮,也想,用菊花煮竹叶青,再和你念起《诗经》中的:“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岁月极美,在于它的必然流逝,只是现世的人太匆忙,无暇感知秋的沉靜。
日头微紫,疲惫来袭,但那一声秋凉、一句添衣加饭的叮咛,温柔了时光中的许多别离。
须臾夏尽,寒蝉秋新,梧桐微雨,几分素净,几分淡然。
人生
有太多遗憾的相逢
如你从一个记忆走來
彼时
山河沉静,眉目温柔
道一声秋凉,问一句秋安
愿君秋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