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讲,我是一个非常不喜欢学翻译理论的人,我认为学翻译理论是一件非常浪费时间的事情,一点都不务实,毫无成就感可言。读理论书籍的时间如果都拿来做翻译练习,翻译水平应该会有很大提高的,这种提高水平带来的成就感与快乐要远胜于读完一本枯燥无味,似懂非懂的理论书籍。但是在老师的威逼利诱下,还是乖乖买来一堆理论书籍,一本一本慢慢啃。虽然我的主观意识认为理论无用,谁知道会不会读着读着就被现实啪啪打脸呢。我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每一本读过的翻译理论书籍,谈一谈自己的想法或收获。
1、《翻译概论》
这本书从宏观的角度介绍了理论层面上的翻译问题,没有针对具体某一种翻译理论学说进行探讨,内容浅显易懂,可以作为翻译理论的入门读物与概述,有助于对翻译理论形成初步的印象,知道翻译理论的研究方向。全书分为10章,分别讨论了翻译是什么?翻译是如何进行的?翻译什么?影响翻译活动的因素是什么?谁在翻译?翻译有什么作用?翻译活动会遇到什么矛盾?如何评价翻译?如何在多元文化语境下认识翻译与研究翻译?
“翻译是什么”是全书对我最有启发意义的一章,主要探讨了翻译过程中的词意选择问题。在翻译中,像我这样的初学者,往往会翻字典查找词意,奉字典为圭臬,老老实实按照字典给出的解释翻译原文,得出的译文往往生硬难懂,有浓浓的翻译腔。从过往的翻译经验中,自己也慢慢发现,要想得出地道的译文,就必须灵活选择词意,字典上给出的只是词语的基本意义,要根据具体语境在围绕词语的基本意思进行拓展延伸。这属于自己浅薄的经验总结和学习体会,但是在“翻译是什么”这一章中,我为自己的经验总结找到了理论基础,在经验和理论相契合的那一刻,感受到了一种莫名的喜悦,同时也会加深自己的体会与理解。
索绪尔首次提出“用符合这个词表示整体,用所指和能指分别代替概念和音响形象。” 在索绪尔看来,词语不是象征符号,而是一种抽象符号,由“能指”和“所指”构成。“能指”是符号中表达形音的部分,而“所指”就是该符号所表达的意义。也就是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没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是集体的习惯约定俗成地、强制性地将符号的两个方面拉在了一起。
奈达将词语的意义分为“语法意义”、“所指意义”和“内涵意义”。“语法意义”指的是词与词组之间的关系含义。“所指意义”是客观的,通常是字典上标注的意义,或者说是词语的字面的意思,而“内涵意义”则是主观。
莫里斯的意义三分法: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
通过上述理论学家对意义的划分,我们可以发现字典对词语的释义只是词语意思的一个方面,也是最基本的层面。在翻译实践中,我们要树立语境和整体的观念,将语义的传达当作一个动态的行为,要在具体的上下文中、在具体的语境中去识别语义,灵活使用词意是地道译文的前提。
词语的意义不是孤立的,文本的意义不是词语意思的简单相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