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校释]
①不自生:指(天地)不有意为自己而求长久生存,意即(天地)无私也“生”,这里指生存或存在。 “不自生”, 通俗地讲即(天地)不为自己面活着。
古棣《老子校诂》本中作“不自私”。他认为:“天无私覆,地无私载”,盖古人常语。《管子,心术下)“是故圣人若天然,无私覆也:若地然,无私载也。”老子正是从“天地无私”引出“圣人无私”的。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当狗”与“天地无私” 相酒,“天地不仁”正是从“天地无私”中派生出来的。从“天地无私”推论“圣人无私”,与从“天地不仁”推论“圣人不仁是同一个逻辑。
②长生:长久生存。诸本多如河上公本作“长生”.想尔本、景龙本、吴澄本,明太祖御注本等皆作“长久”。
⑧称:语气间。念ye又作"耶”:“耶”是“邪”的后起字。用在反间句末,表示无疑而问的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初读《道德经》第十五夜 第七章 忘我无身[今译]
天地是长久生存着的。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生存,是因为它们无私(而不为自己活着),所以反而能够长久生存。
因此,圣人效法天地的无私,把自身的位置摆在众人的后面,反而能赢得众人的拥戴而德高望重;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反而能得到众人的保护而安然无恙。这难道不正是因为圣人“后其身”和“外其身”而不自私吗?所以圣人反而能够因众人的成全而得到无意而求的私利(即“身先”和“身存”)。
初读《道德经》第十五夜 第七章 忘我无身本章旨在教人政法天地的无私精神,做到先人后已,忘我无身。这是将“天道”的“无为” 、“不争”的特性运用于现实生活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