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反思了一下我写文的心路历程,是为了写而去写,对于我自己来说,意义不是那么大,所以,我决定换种想法来写。
我本来从初中开始就在坚持写日记,但那个时候是用笔写在日记本上,一直坚持到到我大学毕业那会儿。有什么情绪就在日记本里发泄,有什么收获也会在日记本里分享,真的是把我的日记本当成了我的私人树洞,无话不说。有时本打算只写一页纸,但写着写着就写满了三四页纸了,不知道自己哪来那么多话要说。
当然,从大学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大量普及,我也会经常在这些地方发发感慨,不过都是要几经酝酿。
日记本也用了不少,每一个日记本基本上都是我精心挑选的。我以前去精品店或是文具店的时候,都会看看店里有没有好看的日记本,其实现在也是,但逐渐买的少了。我尤其喜欢那种没有横线格限制,又带有一些文艺图片的本子,我觉得写起日记来,特有感觉。
我记得我上初中的第一个正式的日记本是应语文老师要求买的,有一条条横线格。老师要求一周一交,我在第一周的时候就很认真对待,因为我很有兴趣,很愿意去做。那时候很流行一块钱一大张的海报和贴纸,我特意去校门口买了一张满是百变小樱的贴纸,小心翼翼地在日记本的每一页上都贴上了一张我喜欢的小贴纸,心里头别提多开心了。
然而,交上去之后第一次上作文课发日记本的时候,我感觉我那颗脆弱的心灵就受到了打击。因为老师在讲台上说,某些同学的日记本贴的到处都是贴纸,乱七八糟的,这是日记本,不是贴画本或是草稿本!那个时候的我可还满心欢喜地期望老师夸夸我的日记本有多漂亮呢。在班上我属于那种一般只跟同桌能说个两句话的人,因为从农村来城市读书不久,所以满是自卑。哪怕当时老师压根没在班上说我的名字,甚至目光也没扫向我,但我当时的感觉就是恨不得找个地洞躲起来。
那之后,我把那个日记本上所有贴的贴纸都小心翼翼地撕了下来,转移到我自己另外又去买来的私人日记本上去了。也是从那之后,我所有要交的本子上除了老师交代的和布置的内容之外,我从来不敢再随意在上面留有任何别的痕迹。
工作之后,我基本上就很少写日记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工作很忙很累,下班回到家什么都不想做,什么都不想动,睡不都睡不饱更别提写什么日记了。
不写日记了,有什么事情也会想着在网络平台上说一说,比如经常就是有开心事或是不开心事会在朋友圈说,还会有朋友点赞或是评论,一来二去,也就不那么依赖日记本了。所以,现在我这个日记本还有一大半空着没写。日记本也就束之高阁了。
所以说工作忙和累而不写日记,这哪是理由啊?明明是借口!往往是这样,没有记日记,那就少了理性的反思,情感得不到宣泄,压力找不到排解的地方,生活反而会过得更混乱,更累更忙!还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忙些什么!
![](https://img.haomeiwen.com/i4571482/2a789c6a68aeb969.jpg)
现在大家都是手机控,笔和纸已经不唱主角了。还是想回到写点东西,记点什么的日子,每天过得似乎更有秩序更有能量。
也不是非得写点什么高大上的东西,只是觉得自己内心其实一直都是想写的。前几天经好友的鼓励,终于开始在简书上写了点东西了,但自己并不是那么满意,太刻意了。还是觉得像当初在日记本里写日记那样,让我更能找到一点文字传情达意的感觉。
不为别的,就为了记录一份成长历程,我会坚持写下去,希望我的文字跟着我的人生共同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