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读了欧•亨利的短篇小说集。其中一篇《警察与赞美诗》 我在初中语文课上曾经学过,当年少不了总结分析中心思想, 感慨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里,穷人如此不幸, 统治者如此罪恶不公平。几十年后重读, 别有一番滋味。
欧•亨利的这篇小说,讲述了凛冬将至,一个街头流浪汉苏比为了过上暖冬, 绞尽脑汁搞事情,想让警察抓捕自己进监狱的故事。
苏比先后执行了吃霸王餐、打砸玻璃、调戏妇女、扰乱治安、抢夺财物一系列计划,可是天不遂人愿,警察们都无动于衷。最后苏比经过教堂外,无意中听到了赞美诗音乐,受到感化,雄心勃勃准备重新做人。可是天又不遂人愿,警察叔叔不由分说抓走他,将他投入监狱。
这篇小说发表于 1904 年, 距今已有一百多年。故事的情节大家早已经熟悉了。但是放在任何的社会背景下来看这篇小说,都会有极强的讽刺和现实意义。以往我们强调它抨击了不明是非,颠倒黑白的社会现实;而今我更喜欢故事里面那些用高级的幽默语言描写出来的人性。这人性能够跨越种族和制度,跨越时间和空间。我们在身边不时可以看到小说角色的影子。小说也由此具有了不可磨灭的经典地位。
特别是小说里的流浪汉苏比,过去我们认为他是资本主义社会里面被残酷压迫的穷人。但这次重读小说,脑海中第一个浮出的竟然是今年名震江湖的这位哥哥。
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的好逸恶劳本来就是人类的天性啊! 我们发明那么多东西来替人干活,而且不时有文化人为之正名。2000多年前的哲学家第欧根尼就践行犬儒主义, 他吃住在木桶里,天天在广场上乞讨。亚历山大大帝慕名来访,问他需要什么帮助吗?他回答: “ 有的,请你让开那阳光。”
犬儒主义者提倡摒弃社会、家庭责任、对金钱的追求甚至个人健康,以达到美德极致,获得完美的幸福。其实有得玩谁愿意干苦活呢?好在世上大多数人能够约束住自己,不辞辛劳工作,追求更有意义的活法。
现在很多富裕的国家里,福利制度也非常完善到位,滋养了大批的闲人不去工作。我有一位外国朋友,他的哥哥在家吃福利,养了一群狗成天去斗狗。他爸爸也在家吃福利,收养了哥哥那些斗败的伤狗,为它们养老送终。我那朋友在中国勤奋工作,善待妻儿,提到父亲和哥哥就说是lazybones。
明月悬在中天,光辉、静穆;车辆与行人都很稀少;檐下的冻雀睡梦中啁啾了几声——这境界一时之间使人想起乡村教堂边上的墓地。风琴师奏出的赞美诗使铁栏杆前的苏比入定了,因为当他在生活中有母爱、玫瑰、雄心、朋友以及洁白无瑕的思想与衣领时,赞美诗对他来说是很熟悉的。
对这段优美动人难得正经的描绘我也深有感触。西方宗教有一大贡献就是教堂音乐与合唱,管风琴奏乐宏伟辉煌,合唱则更为神奇,将普通人按音高分组编排调教,合唱出来的赞美诗美妙非凡,具有强大的洗涤灵魂功效。著名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就充分展示了这个力量。
有一天我陪人买碟,听到了老板播放的奥斯陆美声合唱团碟子,马上被那神圣庄严的颂歌圈粉,成为音乐发烧友。如今读到苏比在教堂外被音乐感动得良心发现,于我心有戚戚焉。
1904年的美国,工业革命如火如荼,美国总统派出了舰队环球耀武扬威。城市化使得大批农民进城,一些人流离失所。欧•亨利本人也曾坐过牢,对底层社会人生百态有非常深刻的体会。他所写的小人物大多命运辛酸,屡遭磨难,但在他笔下处理得幽默风趣,不乏爱与人格力量,使人不致绝望。
回头看这标题《警察与赞美诗》,就知道这小说主要不是来骂社会的。警察与赞美诗,其实代表着苏比面临的两种选择 —— 是不惜违法犯罪只求饱暖,还是劳动光荣,回到有尊严的正常社会圈子。无论幸或不幸,这一轮由不得苏比自己选了。但出狱后呢?作为一位有手有脚、有技术的年轻人,苏比还是逃不脱这个选择。
我们这位风头更劲的哥哥就做出了不可能的选择。网传他已上班了。
可是,说好了的一辈子呢? 说好了的一辈子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