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红白喜事,原先是指婚丧嫁娶,后来,随着时间推移,范围不断扩大,内容逐渐丰富,真可谓,无所不涉及。
我第一次接触到这类事情,是1976年5月1日,那天,跟我一起当兵又一起退伍的人,对我说,中午去喝喜酒,带三块钱去出礼。
我那时候的书呆子味道,虽经三年当兵经历磨励,但所剩残余多少还有一点,忙傻问,怎么还带钱呢?
不带钱?不带钱,人家凭什么叫你去喝喜酒?唉,你怎么连这个都不懂!这叫出礼!人家结婚,你出多少礼,赶明你结婚,人家也给你出多少礼。这叫老头㧟痒——有来有往。
哦……这叫出礼。那是我从小到大,头一回掏钱买餐票去喝人家的喜酒。
1980年前后那几年,我们这里的礼金标准,婚丧嫁娶,都是三块钱左右,最低一块钱,最高五块钱。
好像是从1985年开始吧,礼金标准提高了,一下子涨到了十块钱。
接下来,礼金标准一路飚升,从十块涨到二十块、到三十块、到五十块、到一百块,到2010年之后,普遍猛增到两百块,到2020年,再去出礼,一看事主家的账单,哪里还有出两百块的呀,普遍都是三百块了,关系稍微近一点的,不掏五百块,那是要被别人戳脊梁骨的!
进入新世纪以来,所谓红白喜事,也不限于婚丧嫁娶了,光是对小孩子来说,就要出两次礼了,第一次,叫送喜面。几十年前,这个送喜面,是专指女方娘家人的。后来就演变成了,所有沾亲带故的人,只要被找到,必须去出礼。小孩子长到虚岁六岁的时候,要剪毛头,就是把乳毛剪掉,男孩女孩都要剪。实际上就是,找个由头,收钱。
成年人的由头就更多了。什么考上中学、中专、大学的,什么考上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什么考上公务员的,什么参军的,什么当上军官的,什么二婚三婚四婚五婚六婚的,只要招呼到你了,你还就得掏钱买餐票,哪怕你人在外地,也能七拐八拐找到你,你人不方便来倒没什么,只要钱来了就行了。
最近这些年,兴起了手机支付。这就大大方便了收礼的人。
五年前某天,我去市里一好友家出礼,见识了一条收礼流水线。一长溜桌子,后面坐着一长溜工作人员。左起第一个物件是验钞机;第二个物件是贴着红纸条的二维码;第三个座位是一个纸糊的钱箱子,钱箱子后面是人工点钞者;第四个座位,是两名审核人员,一人负责现金,一人负责手机支付;第五个座位,是两名记账员,同样是,一人记现金,一人记手机支付;第六个座位,是两名发喜糖的人,一人负责从桌下的箱子往上拿,一人负责把喜糖递给出礼的人;第七个座位旁边,站着三五个礼仪小姐,负责把出礼者引领到相对应的餐桌旁就座。
近几年,兴起了收礼少待客甚至故意装傻不待客。十几年前,收礼少待客是很丢人、很被人看不起的事情。后来,逐渐就不顾及什么丢人不丢人的了。在这方面,尤其以在机关事业单位上班的一部分人,表现最为突出。
他们家里有红白喜事特别是红事情,会动用各路人马,找到你的联系电话号码,接着,不厌其烦地给你打电话,目的很直白,就是通知你去出礼。
你去出礼以后,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也没等来请你喝酒的来电,你还别说,还真有较真的人,主动打电话找事主的。没想到,事主却一点不难为情地说,没法酬客啊!纪委规定,不准酬客,咱不能去硬碰那个雷啊!要不,等等再看吧,你放心,我想尽一切办法,也得端几杯喜酒给你喝。
没想到,较真的人更较真了,说,那……纪委,也是不许你收礼的吧?
对方立即挂断电话,较真的人,睁大双眼,直愣愣地看着嘟嘟作响的手机,心里头,却在一个劲地感慨着世风日下。
即使收礼酬客了,也只通知你一次。无论你人在何处,反正通知过你了,你不来,或者,你来不了,那是你的事,与我何干?
十多年前的人,可不是这样的哦。对出礼的人,哪怕只剩一人没请来喝酒,那也要不间断地找,直到把你请来,按当时办事的同等规格、同等处所,一定要摆上酒席。虽然新郎新娘不能到场敬酒,但新郎或新娘的爹娘,那是一定要到场的,并且,先道歉,后敬酒。当然,喜糖是一定要给的,哪怕当年新郎新娘的孩子都上小学中学了,也是如此。
由此看来,所谓红白喜事,关键词,还是离不开金钱二字。由此可见,所谓红白喜事本身,已经被退却到次要地位了,充其量,也只是充当一个由头的角色。唱主角的,明明白白、实实在在的就一个字:钱。
如此这般,国内的情况,无论大江南北还是黄河两岸,大体上都差不太多。
那么,别的国度是一个怎样的作为呢?在这里,我隆重地推荐您去看简友金箱子美文——《日本同事当爸爸了,你出多少礼》。看完全篇,您会发现若干个久违的亮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