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色归读 侵权必究,授权转载请见文尾。
《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王熙凤,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贾府的实际大管家。她出身于“贾王史薛”这四大家族中“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找金陵王”的王家。
相传东海龙王豪富无比,各种金银财宝、珍奇玉器堆积如山,但是金陵的王家比东海龙王还富有;东海龙王缺少一张白玉床还要找他们王家来借,可见其家之豪阔。
王家是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之后,“都太尉统制”是作者仿照前朝官名虚拟出来的,糅合“太尉”和“都统制”这两个高级武官而成,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或军队总司令,这说明金陵王家祖上曾掌握重兵,声势赫奕。考虑到王家后辈王子腾也是掌兵大员,可以说王家是一个以刀马博取功名的武将世家。
正因为如此,王家对家族中女儿们有其不同于贾、史、薛家的教养方式——王家的女儿都不大读书。因为军功世家本来就把武艺看得比文化教育要重,更不用说对家中女子的文化熏陶了。
比如书中曾提及,贾宝玉的文化是姐姐贾妃启蒙的,而贾妃的文化是贾母传授的;这样看来,贾母是有文化的,来自王家的王夫人没文化,很可能不识字。
王熙凤也是如此,她曾要求宝玉替她写一个单子;她协理宁国府时,曾命其书童彩明钉造簿册;她不识字还曾得到薛宝钗的亲口证实,宝钗笑道:“世上的话,到了二嫂子嘴里也就尽了,幸而二嫂子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儿。”
相比薛家的薛宝钗,满腹经纶;史家的史老太君、史湘云也是能诗能文;贾家的女儿元、迎、探、惜春们就都不用说了,皆能识文断字;贾家的外甥女林黛玉,更是“女中奇才”!
另外,尽管王家祖上军权很大,但看样子是纯粹的武将。中国古代自宋朝开始就“重文抑武”,比如清朝的左宗棠早期作为湖南巡抚的师爷是一个无品无级属员,因为当时的二品正印总兵樊燮与他交接工作时没有向他请安问好,他对樊燮既踢且骂,所谓“视武人如犬马”!所以王家祖上时实际爵位不高,一个县伯!
中国古代爵位排序是:公、侯、伯、子、男。四大家族中,贾家一家出了两个国公,而且位居当时的“八大国公”之首,所以贾家是排首位的;史家是“保龄侯尚书令史公之后”,侯爵世家,位居第二;王家祖上是省部级以下的县伯,排序第三;薛家是没有爵位的皇商,地位较低,不过皇帝赐予了一个“紫薇舍人”的名号,自然是排位最末。
王家祖上一共十二房,都中有二房,其余十房都在原籍(金陵省)。王家擅长通过与四大家族联姻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所以他们家的女儿们多嫁入贾府是必然的逻辑。
例如王夫人嫁给贾政,王熙凤嫁给贾琏,而王夫人的妹妹薛姨妈则嫁入素有“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之称的薛家。通过这些利益婚姻构筑的关系网,王家的地位日益稳固,同时财力原来越雄厚。王熙凤就曾说过:把我们王家的地缝扫扫,就够你们贾家过一年。那份霸气,非常人能有。
书中讲王子腾是王家最有权势的一位,他初任京营节度使,后擢升九省统制,奉旨查边,旋升九省都检点,继而九省总督,最后更是荣升为内阁大学士(宰相),官居一品。王家的势力迅速扩张,有点爆发的意味,遗憾的是还没就职就病死在进京的路上。
王子腾作为王夫人、薛姨妈、王子胜之兄,贾宝玉之舅父,是一个没有正面露面的实权派人物,他掌有军权,拥有重兵,书中开始部分交代时他位居京营节度使,即掌握着京城一带的军队。
在一些清宫剧里我们就可以看到,每当皇权受到威胁,皇帝必首先抓牢京畿“丰台大营”的兵权,王子腾出场时的官就是类似这种角色,其重要性不在京城九门提督之下,显然不是皇帝绝对宠信的人是干不了的。
另外“王子腾”这个名从《红楼梦》人物命名习惯来看,也是有些寓意的。“王”者,“皇”也,代表皇帝;“王子腾”就是“王之藤”,皇权的藤儿或蔓儿,即皇帝的核心爪牙,皇权的枝蔓、延伸;护官符里所谓的“龙王”、“金陵王”也有分别隐指皇家和举足轻重、势力膨胀的王家的意思。
所以在四大家族中,王子腾是实际官职最高、最有权势和威望的新贵,后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军政要员。虽然从名份上可能还是贾府最高,可最有威势的已经变为王家。凭借他的权势,其外甥薛蟠逃过了人命案官司;贪腐革职的贾雨村得到起复重用,甚至连他的侄女王熙凤这类内眷也利用他的转折关系包揽官司,有恃无恐。
四大家族之首的贾家,贾赦、贾珍、贾琏、贾蓉等都是品级不高的挂名闲职官员,只有贾政是个实职的五品工部员外郎。贾府的巨大影响力远靠先祖宁国公、荣国公的勋名和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互相帮衬,现实却是指着元妃、王子腾和北静王水溶的庇护和荫罩。
然而北静王以皇亲国戚的王爷之尊,毕竟不宜关照得过细、过于明显,元妃也面临后宫争宠的激烈倾轧以及“后宫不得干政”的森严规制的掣肘,所以真正能事事照顾、立竿见影地发力的往往仰仗王家的王子腾。
当他处于官位屡屡上升之时,四大家族也如日中天;而他处于失势或衰亡阶段时,整个四大家族就江河日下。后来的王子腾之死,则是四大家族走向彻底衰败重要原因之一。
要说到王家,还要提一提王家的两个小人物。其中一个就是王仁(“忘仁”),他是王子腾的侄儿,王熙凤的哥哥,贾巧姐的舅舅,一个忘却仁义的小人。贾家败落后,混迹于贾家讨生活的王仁居然将自己的外甥女贾巧姐卖到了烟花柳巷之地。
对于世宦大家,卖一个人所得简直不值一提!那种人家,应该更多的是买人。所以,当初薛姨妈一气之下说要把香菱卖了的时候,有人说:咱们这样人家,只有买人的份,哪有卖人的份?
王夫人清退大观园的丫头时,也是“赏他家配人去也罢了”、“我也作主放出去了。”、“白放了他们,也是应该”等等。王仁拐卖自己未成年的外甥女到妓院,简直是丧失人伦、毫无廉耻,后来辛亏刘姥姥仗义救出。
另一个小人物就是王夫人在京城所谓的干“族兄”。话说本地京城一位祖上曾做过小京官的王姓人士,因昔年偶然结识了在京的王夫人之父,于是趋炎附势巴结王家“连了宗”,结成干亲,自认作王夫人父亲之侄,也就算是王夫人的“族兄”。
后来“王族兄”去世,家道中落。他儿子王成就搬到城外居住。所谓“刘姥姥”就是王成之子王狗儿的岳母,王狗儿之子王板儿的“姥姥”,王板儿成年后就与其外婆刘姥姥救出的贾巧姐成婚。王成这一脉小人物至少比王仁要善良、高尚得多。
我们重点来看看王熙凤的出身。 刘姥姥初次到荣国府打秋风的时候,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就介绍王熙凤说:你道这琏二奶奶是谁?就是太太的内侄女,当日大舅老爷的女儿,小名凤哥的。”由此可知,王熙凤父亲(“大舅老爷)是王家长子。
另外书中交代上文的王家干亲——“王族兄”的背景时也讲到:“那时只有王夫人之大兄凤姐之父与王夫人随在京中的,知有此一门连宗之族,余者皆不认识”,看来王熙凤的父亲和王夫人是当时跟在做京官的老太爷身边的人,王熙凤的父亲是很受太爷器重的嫡长子。
只是王熙凤的父亲不知是早没了还是怎么着,后来就默默无闻,书中没有交代了。但是从凤姐从小就被娇惯着当男孩儿养,以及言行举止都外向、口齿伶俐、很有主见来看,她自小应该很受宠。而且后来凤姐怼贾琏的那一番话:“把太太和我的嫁妆细看看,比一比,我们哪一样是配不上你们的?”,也证明了这点。
贾琏是荣国府长房长子,现捐了个同知的官,“于世路上好机变,言谈去的,”将来袭爵的一定是他,更兼他外表风流俊雅,算是贾府玉字辈唯一能担当大任、在外走动的压场角色。从古代门当户对的婚配风俗来看,王熙凤作为王家长房的嫡长女,是合适人选。
四大家族的儿女婚姻,都包含着利益联姻的家族使命,王熙凤也不能例外。王熙凤嫁给贾琏,贾王两大家族利彼此都称心如意。王熙凤一如后来的史湘云,因为姑母王夫人嫁给了贾政,所以幼年的王熙凤长期在贾家与贾琏等一般人一起成长、嬉戏。
书中没有明写,但是作为局外人的读者都能猜个八九不离十,是王夫人一手托二家,做大媒促成了贾琏、王熙凤的婚事。在荣国府,由于贾母的偏爱,实际上是二房的贾政夫妇在当家,而承袭了贾府世职的长房贾赦却大权旁落,这个总是有点“名不正言不顺”,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贾赦、贾政兄弟俩甚至贾母、贾赦母子俩的隔阂。
王夫人把王熙凤嫁给了贾赦的长子贾琏,并让她和贾琏一起在荣国府管家。王熙凤作为王夫人的内侄女,她在一线当CEO(王夫人是总经理,贾母是董事长),姑母王夫人、贾政夫妇一百个放心,王夫人也顺便“隐身二线”落得个“贤良”美名。
在贾赦这边,由于自己的长子长媳在荣府人前人后杂咋呼呼地担起了执事的角色,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心理平衡。这样王熙凤嫁给贾琏的达到两个效果:一是在“老王夫人(宝玉之母)”的基础上又通过“小王夫人(凤姐)”巩固了王家和贾府的联盟;二是王夫人和长房争夺贾府家政大权引发矛盾得到缓解和中和。
事实上,由于王熙凤具有“长儿媳”和“内侄女”的双重身份,长房不好挑毛病,二房绝对信任,另外她百般讨好贾府最高当权者贾母,达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效果。王熙凤到了贾家,在荣国府任“内阁总理”、“财政大臣”亦即实际总管家,凭借其过人的口才、机灵与威势,谄上欺下,攫取权力与窃积财富,成了荣府实际上的当家人!
总体上看,王家的人更看重实际,追逐权利和财富,注重理财和权力攫取的培养;贾史等家则相对重视修养和艺术熏陶,着意提升品味和情怀。比如同是信佛之人,贾母的宽容慈悲和王夫人夹杂着 伪善的吃斋念佛显然属于两种不同的境界。
欢迎交流、分享 敬请关注“山色归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