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国学与传统文化想法
明朝在辽东之战中的最大失误

明朝在辽东之战中的最大失误

作者: 荒空子 | 来源:发表于2019-06-12 23:42 被阅读2次

    努尔哈赤的崛起是明朝噩梦的开始,萨尔浒惨败之后,明军在与后金(清)军的作战过程中,无论在战略上,还是在战术上,都处于极为被动的状态中。即便是孙承宗与袁崇焕主持辽东防务的时期,这种被动局面也从未从本质上得到扭转,只不过是在一个有限的区域,即关宁锦地区,做到了“能守住“而已。

    将敌对双方的实力进行比较,总体上明朝无疑是具有绝对优势的。但明朝实力上的绝对优势,无法转化成军事上的实际优势。反而我们看到,明朝的优势到最后似乎都成了自己的负担。譬如明军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但由于有大量防区需要固守,结果是每一防区的驻守兵力都成了战时需要救援的负担。在灵活机动的敌军面前,明军一次次被对方采用“围城打援“的战术,在野战中被消灭掉大量的有生力量。在此,明军数量上的优势反而为敌所乘,转化成了自身的劣势。此外明朝在经济上、在文化上、在政治影响上的各种优势,都存在类似的情况,在此就不一一展开了。

    各种优势的丧失,应当是基于一种同样的逻辑,问题应当出在明朝的中枢神经上。时至万历后期,明朝精英们的思维乎都已固化在了同一种模式之中,对于任何问题,他们基本上都是采取“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式的“堵”和“压“来解决。作为敌人的对方来什么,他们就具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地应对措施。如努尔哈赤宣誓反明,他们就组织军队进攻,攻的时候就只想怎样怎样攻,结果打了败仗,自己变成守方,对方开始进攻了,这时他们就只组织军队守,而且就是一味地守,守不住了就派人去救。总体来说就是一种机械的、直线式、反应式的思维方式,基本上没有什么在对峙之外的“奇计“。“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兵者,诡道也”这些古已有之的军事原则似乎被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在这种机械的思维方式的主导下,当时的明朝政府似乎没有一个人想到跳出这种“对应“的圈子,采用奇正结合的方式使自己摆脱被动的局面。有战略眼光如孙承宗者,不过也就是提出了建立关宁锦纵深防御体系的构想,整个仍然是立足于点线面防守体系的“守”,而且是一种以静态防守为主的“守“。在袁崇焕被杀后孙承宗重新主持辽东防务的短暂时期,他有一阵似乎有摆脱单纯防守局面的举动,想主动进攻收复广宁。作为这一行动的准备,他“筑城大凌河,以渐而进”。快竣工时,清方洞悉他的战略意图,大举出兵围困大凌河。孙承宗派兵救之,但因内部组织不力,救兵大败于长山,损失可能有上万人,新筑之城复又沦陷,规复广宁遂成泡影,承宗也因此败二次解职,从此再未主持辽东军务,而辽东从此也每况愈下。另一个较为能干者袁崇焕,没有孙承宗的战略眼光,但在战术上颇有可取之处,但他主要也还是善守,在高第坏事以后,重建了关宁锦防线并牢牢守住了这条防线,但除了守,他甚而连孙承宗那样有限进攻的尝试都没有。不过袁还是有一个值得称道的亮点,那就是他将关宁骑兵的战斗力大大提高了,在他的任上,关宁骑兵在与清兵的野战中,已经不处下风,甚而有时还会占些便宜。

    如孙承宗、袁崇焕这样在当时明朝将领统帅中最为杰出者,都没有想到打造一支作为战略力量的骑兵部队。孙具有战略眼光,建设的防御体系是非常必要而且有用的,且他也意识到不能一味死守,在机会出现时应当主动进攻。但他倚仗的进攻力量是软弱的,进攻的方式是错误的,故而他的进攻未收到任何效果,反而带来了惨败并导致了自己下台。袁具有杰出的实战能力,但他没有战略头脑,缺乏将进攻与防御有机结合起来的意识。他手中已经有了一支未来新战略力量的雏形,但由于他压根没有战略方面的头脑,因而直到他下狱,善战的关宁骑兵充其量也只能发挥救火员的作用而已。

    在援朝战争中明军与日军作战,遭遇过不少战役上的失败,如顺天之败、蔚山之败。但明朝在战略上始终处于进攻态势,始终处于主动出击的状态中,而日军在在战略上处处被动,在哪儿开战、怎样开战都由明军决定,日军始终处于被动应对的局面中。这是日军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明军之所以在朝鲜战场上始终掌握着战争主动权,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明军拥有较日军强大得多的骑兵部队。优势的骑兵,在那个热兵器威力尚还不足的时期,是一个可以决定战争胜负的战略力量。

    而到了辽东战场上,明朝似乎忘却了对日作战胜利的经验。明军在野战中远远不及清军,就只是一味地“凭坚城、用大炮”,而从未想到过提升自己的野战能力,弥补自己的短板。如果明朝在依托防御体系防守的同时,组织力量建立一支规模较大的有战斗力的骑兵部队,并将其作为战略力量使用,那么辽东战事很可能不会那么一直让人郁闷不堪了,而且清军在皇太极时期从蒙古地区一再绕行入关的举动,很可能都不会得以实施。 思维的僵化,断送了大明的全部优势,也断送了古代中国的全部尊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明朝在辽东之战中的最大失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csd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