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兜转转了半天,看似要远嫁的女儿还是要回家了。
犹记得当初对大学的同学以及谈恋爱的他说,毕业之后无论如何我都不会回陕西的。然而,毕业之后在他的城市工作了还没有半年的时间。心底却涌出一份强烈的想要回家的冲动。我打算回家了。并不是在外面受了委屈或者是他对我不好。理由实在平凡:我想自己的妈妈了。
对妈妈的想念,在异乡只能化作手机微信视屏上相视的画面。父母今年52岁,大我整整30岁。在他们那一代,我可以算是一个晚生晚育的孩子。家里除了我之外,还有一个小我2岁的妹妹在读大学。父母的身体都不是很好,所以作为长女,从小到大的心愿就是能够挣到足够多的钱让他们好好的享受生活。不用在年迈之后还要种田养活自己。
父母给我们姐妹的温暖和爱只有溢出的份。尽管家里的条件并不是十分的富裕,他们依旧用双方的肩膀支撑起四口之家的艰辛。而且为我们也建造了极好的家庭氛围。我和妹妹只要放假回家了,爸爸便会睡到另外一间房子里。我们母女三人就像好久不见的姐妹一样睡在一起,躺在床上聊天。我们也会帮爸爸妈妈起个外号,比如妈妈在她的姊妹中排行老六,我们两就叫她张老六。爸爸骑车特别快,有次把妈妈从座位上甩下去了都不知道。害得妈妈还住院了一段时间。就是因为这个,家里的人给他起绰号“贾疯子”。我和妹妹每次叫他们绰号的时候,虽然他们会斜过眼睛瞪我们一眼,但是你明显会看到他们的眼神满含着爱意。
这使我想到汪曾祺先生在《人间草木》中的“多年父子成兄弟”一篇中写道:我的孩子有时叫我“爸”,有时叫我“老头子”!连我的孙女也跟着叫。我的亲家母说这孩子“没大没小”。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
是的,虽未体验过别家父母给的家庭感觉。然,已经觉得自家的父母已经是我们最好的知己。倾听我们的学习烦恼、为我们加油打气、上学离家时的句句叮嘱、回家后桌上热气腾腾的臊子面……这是家的感觉。什么又是家的感觉的呢?我想,那一定是孩子围着爸爸妈妈的感觉了。十八年都是在父母身边待着,之后上大学越走越远,听说我交了一个南方的男朋友之后,爸妈没有反对,就是说太远了、有点远啊!今年国庆的时候,带着我的他回家了,出乎我的意料,爸妈都很喜欢他。但在家的每天晚上上床睡觉时,妈妈还是会叹息着说一声:有点远啊!
是啊,现在我才觉得虽然从这个城市到家就十几个小时的距离。但是思念的距离又怎么丈量呢?什么时候科学家也能为思念制造一辆高速列车呢?特别是在回来上班之后,妹妹也去上学,爸爸也离家去打工。家里就剩下妈妈一个人,而且还感冒了。声音沙哑,鼻头因为一直擦鼻涕的缘故磨破了皮。视屏的时候看着心疼至极。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我没有在她身边,不能带她去看医生,不能为她端水送药。我没有尽到女儿的义务,而她却一直都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国庆回家之前父母就为我们准备好带回来的挂面,离家的时候又是将两人的行李箱装满各种吃的东西。塞不下的就装到书包里面,鼓鼓的书包像极了小时候生气时嘟着嘴的样子。现在我们都知道了一个道理:再大的行李箱也不能将父母的爱装满啊!
所以,在爱情面前也要想到亲情的存在。以前是不愿意听取“父母在,不远嫁”这句话的。现在的我,虽未嫁,亦听取。希望不要在自己的身上发生“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