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猪蹄,是指猪的脚部(蹄)和小腿,在中国又叫元蹄。
猪蹄有前后之分,北方一般把前蹄和后蹄叫做前蹄后膀,而南方,尤其是广东一带则称之为猪手与猪脚,猪手为前,猪脚为后。
前蹄的运动量大,所以筋多且瘦肉也多,带有的肥肉也是香而不腻,所以前蹄适合做红烧猪蹄、卤猪蹄、酱猪蹄。
后蹄骨大,肥肉多,吃起来比较油腻,而且瘦肉的口感相对猪前蹄肉较柴,所以更适合用来做煲猪脚汤。
不过,我觉得选择权其实也只在人的一念之间罢了。
广东人常爱用八爪鱼干和莲藕猪手花生做成汤,江门女人坐月子必喝的汤,好喝又有营养。
汤色带紫,虽颜色古怪,却味道极好。不过,写卫斯理的倪匡就不喜欢喝,说“八爪鱼猪骨莲藕汤,煲出来是紫色,暧昧得要命。”
莲藕炆猪手也是广东人的心头爱。那肥硕的莲藕吸收了肥胖的猪蹄的油脂和肉汁,粉粉糯糯,丰腴甘美,上桌后竟比猪蹄还受欢迎。如若加上笋干,笋与藕的口感各自不同,搭在一起,更妙。
无论猪手菜式如何标榜自己肥而不腻,但是多吃也是让人发腻。广东人会加入姜醋做猪手来化解猪手的油腻感,特别的还会加入杨桃干,做成杨桃猪手。
这个菜其实就是平时我们广东女人坐月子吃的姜醋猪手,只不过减少了姜醋比例,而且加入了大份量的杨桃干。吃起来味道香,又带点辣,焖煮过的杨桃干吸了猪手的肉香和姜的香气,咸中有一点点的甜一点点的酸又带一点点辣,很下饭。
想来只有粤菜名菜白云猪手,在标榜为肥而不腻的肉食中,是真正当之无愧的肥而不腻了。
白云猪手的由来有个故事。相传广州白云山上有一寺院,寺院后有一清泉,名为九龙泉。
寺庙有个小和尚有一天趁寺中长老下山,就弄来一只猪手,不料到则用坛子将猪手煮至刚熟,长老就突然回来,小和尚在惊慌中,把猪手扔进九龙泉旁的溪水塘。
数日后,长老再次外出,小和尚捡回猪手,发现猪手没有变坏,便试着加盐、糖、醋食用,一吃,发现猪手皮脆肉爽,不肥不腻,甜酸可口。
后来,此法在当地传开,因它源自白云山便称之为白云猪手。
白云猪手食味虽然清淡,它味道是激发肉类最纯正的鲜甜,一口咬下,爽脆无比,肥腻感一点也没有,让人停不下口。
造就这个美味的关键是猪手在受热后又经冷的泉水突然浸泡,在热胀冷缩的作用之下,猪手皮肉收紧,就显得爽脆无比了。
蔡澜说:韩国菜之中,有一味猪手,他特别爱吃。“他们的猪手是卤得干干的,冷吃的。吃法是将猪手切成一片片放在大碟中,旁边是一堆生菜,拿起一叶,放进猪手片,然后加大蒜、辣椒等,精髓来自虾酱,淋完之后包起,放进口中大嚼,非常美味。”
蔡生没说猪手的口感是软糯还是爽脆,不过,如果喜欢清淡,喜欢食物本源的鲜甜,还是吃我们广东的白云猪手吧。
无戒学堂日更第294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