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班接完娃回到家,急急忙忙准备做饭,队友还没有回来,等做完饭,打电话问还在路上,过个十分钟再打还在路上,最后队友回来了,看到他冲口而出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怎么老是那么晚?队友也烦躁直接回一句,你以为我想啊,堵车啊,然后争吵就开始了,这个场景是不是很熟悉?再来说一个案例,看到队友把碗一推就葛优躺玩手机,你怎么又躺那里了?说完更郁闷了。也理解他的累,想要休息,但又想他能立即把该做的事情做了,当队友出现问题我也想着解决问题,为什么道理都懂,可是脱口而出的话还是那些事后让人后悔的话呢?比如你怎么老是躺那里玩手机?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本来只是想要队友来帮助我们,为何说完彼此感觉更不好了,也没达到实质性的后果。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把玩具搞一地,脱口而出就是,你怎么又把玩具弄一地,你的书又没有收起来,你看你又把衣服弄脏了,诸如之类的,每天都在重复,很奇怪为啥孩子老是犯这样的错误呢?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艺术特别重要,首先一定要走心,还是需要一些沟通技巧的,直到看到《非暴力沟通》里面运用的技巧,才知道我们在沟通中总会遗漏了一些沟通关键内容,因此让我们产生“好难”,“没用”的沮丧感。
好好说话这件事,我自己一直在不断学习实践中,今天跟大家一起分享下这个四个步骤,还是要走心些,多加训练,每次想要冲口而出的话,先在心里想想如何说。
说观察到的场景
就比如第一段的场景,我们太急于表达自己的感受评价,结果就出现很多下意识的“指责”,把观察到的场景用事实表达出来是我们最缺失的能力。
“你怎么又回来这么晚?”-指责,
“我看到你回来这么晚,我很着急”-事实和感受
“你怎么又把衣服弄脏了”-指责,“我看到你把衣服弄脏了,这样妈妈要帮你清洗”-事实和造成的影响。
为什么说观察到的事情很重要,因为它“对事不对人”,清楚表达观察的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这样大人跟孩子更能接受,对小孩子来说只有感受到被接纳,才不会一次次挑战我们来赢得关注。孩子不知道哪里做错了,只有说出观察的结果跟影响,这就是告诉他做的为啥不对,才有教育意义。
要学会说观察的结果,最简单每次看到队友跟孩子的问题时,多用“我看到/我听到”这样句式开头,避免用“你”开头。
说当时具体的感受
说完观察的事实,谈自己的感受是怎样的,不对这件事做任何评价。面对小孩子大哭大闹我们要说出她的感受,通常我们不能好好表达自己的感受也不能接纳对方的感受。比如:
“这有什么呢,不要哭”-不接纳
“你想把这个东西打开,打不开你很沮丧,这个有点难呢”-接纳情绪
“我看到你回来这么晚,我很着急”-感受
“我看到你把玩具撒了一地,我很烦躁”-感受
表达出需要
讲出那些需要导致这样的感受,首先我们要清晰明白自己的需要是什么,你内心深处最渴望的愿望,我们大部分都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问问自己我的需要是什么?不添加任何指责和批判语言,只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一样关注对方的感受和需要
“我看到你回来这么晚,我很着急,我想跟你一起吃饭”-需要
“我看到你把玩具撒了一地,我很烦躁,这样会影响到我走路”-需要
提出具体的请求
提出具体的要求,经过前面三个步骤,向队友孩子提出具体的请求,都这里一般都能接受你的提议改善,这就是四要素具体内容
“我看到你回来这么晚,我很着急,我想跟你一起吃饭,为了赶上一起吃饭,我的请求是:下次你回来早点”-具体请求
“我看到你把玩具撒了一地,我很烦躁,这样会影响到我走路,为了方便大家走路,我的请求是:玩具玩了之后要收起来”-具体请求
学会这四个沟通技巧,不管跟家人队友,还是孩子都能提高沟通效率,迅速的解决问题,用这种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愿我们现在所有的努力为之,等孩子们长大后,都能变成毫不费力的润物细无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