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河南教师读书会读书笔记故事类作者保护联盟
名人如何突围——《名人传》阅读札记

名人如何突围——《名人传》阅读札记

作者: 先主山下梁波涛 | 来源:发表于2020-03-21 07:26 被阅读0次

文/涅阳三水

一篇旧作,稍加修改而来。

这部《名人传》也叫做《英雄传〉或者《巨人三传》,讲述了贝多芬、米开朝琪罗和托尔斯泰的传奇人生,剖析了三位名人成就精彩背后的故事。

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拘泥于三位伟大人物的生平和创作历程,而抓住各自领城的共同之处——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国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

如果说生活和环境是艺术存在的外围天空,那么,这些名人们是如何为自己的梦想和艺术完成突围的呢?

贝多芬:在失聪中突围

贝多芬,相貌极为丑陋,11岁加入戏院乐队,13岁当大风琴手,17岁,失去母亲。因父亲酗酒不执事,他独自承担起了两个兄弟的教育。

22岁,贝多芬前往维也纳。不久,耳朵日夜作响,听觉日渐衰退,一人守着这秘密。

贝多芬面对这愁苦,在作品中倾诉——《 悲怆奏鸣曲》《第三奏鸣曲》。不尽然是悲伤,还有几部同期的欢快作品:《七重奏》 《第一交响乐)。

对此,罗曼,罗兰说:“心灵极其需要欢乐,所以,当它没有欢乐时,它就得自己制造欢乐。

的确,“现在”太残酷,需要在“过去”里生活。

怀旧情结不是现代人的专利,贝多芬在维也纳单寒羁旅,同样需要怀旧,常常隐忍于故乡的回忆,作品里蕴含对故乡的思念。

29岁,贝多芬爱上一位名叫朱丽埃塔的姑娘,却没能成就婚姻。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都反映在他这一时期的《幻想奏鸣曲》《克勒策奏鸣 曲》等作品中。

尤其是《第二交响曲》的旋律,有着无法抗拒的力量一他渴望幸福,不愿意相信自己的不幸无法医治:他渴望治愈,渴求爱情,并充满着希望。

36岁,贝多芬的爱情再次来临,产生了伟大的作品:《第四交响曲》是一朵纯净的鲜花,蕴藏了他生中平静美好的芬芳。

虽然婚姻再一次搁浅, 但恋情还在,这使贝多芬创作的激情继续蓬物前发,创作了第七、第八交响曲。

这时候,贝多芬耳朵全聋,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贝多芬把自己封闭起来,离群索居,还为不成器的侄儿操心,差点送命。

尽管这样,贝多芬还是着手歌颂欢乐了,这是他一生的计划, 一辈子都想歌颂欢乐,并以此作为终曲。

54岁上,《第九交响曲》的成功演出,虽然没换来几个钱,却使得贝多芬成了一个战胜者——战胜命运,战胜痛苦!

当生命跌进黑暗,遭遇痛苦的时候,我们想怎样走出来呢?能像贝多芬一样,凭借自身的力量,走出生命的辉煌吗?

米开朗琪罗:在被动接受中突围

米开朗琪罗,父亲法官,3岁进入画室,母亲6岁时死去。据说成绩优秀,老师为之嫉妒,一年后分手。接着转入一所雕塑学校,不久,由于宗教信仰离开,又先后到威尼斯、罗马等名城,雕塑绘画水平不断提高。

30岁,米开朗琪罗的英雄时期开始,但是魔运也跟着来。

教皇尤利乌斯二世把米开朗琪罗征去造陵墓,画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此后他一直受着差遣,去创作不满意的作品。

米开朗琪罗哀叹说:“我想征服山峦,把艺术带到这里,可那竟同让死人复活一样艰难。”但同时,他又执着:“我答应的事,我就一定要做, 不管有多艰难。”

为这工程,他这样自我描述:“我的肚子伸向下巴,我的胡子冲上天,我的脑袋枕着背,我的胸好似一只鹰, 画笔的颜色滴在脸上,画成了一幅图画。腰部缩回体内,臀部起了平衡作用……”

为这丑陋,他像失聪的贝多芬样, 也把自己封闭起来。

52岁,米开朗琪罗卷入一 场酸涡,为艺术选择屈服,被迫说谎,去赞美和奉承不喜欢的人。

罗曼,罗兰说:“一个伟大人物可悲的弱点,把他逼得卑怯地在物质力量的暴虑下低头,为的是保全自己的艺术梦,否则就会被随意地扼杀!”

为此,米开朗琪罗想到自杀,思想陷入极度的混乱,病倒了。但他还签下了合同书。可那是一份怎样的合同书呢?

59岁,克雷芒教皇驾崩,米开朗琪罗原以为从此能安静了。但他刚到罗马,又被保罗三世抓住,似乎他只能无休止地替别人干活。

他自己说:“如果此时我离开了,这一杰作将功亏一篑,对我来说,是莫大的耻辱,而且,对我的灵魂来说,也是个很大的罪孽。

所以,他接下了保罗三世的圣保罗大教堂的任务,又完成了合约上没有的另一些任务。

从三十岁开始,米开朗琪罗就在被动的河流中行走着,尽管如此,仍旧依靠自己对艺术的信仰,走出了自己的天地。

亲爱的朋友,你找到自己的信仰了吗?如果你遇到同样的际遇,你将如何突围?

托尔斯泰:在不断冒险中突围

托尔斯泰两岁丧母,九岁丧父,从姑妈那里受到了教育,悄然懵懂中,任何事都高兴去爱,即使不被爱也无妨,五岁就感知到人生是一种沉重的劳作。

1851年,托尔斯泰喀山求学,因为外貌的丑陋,便把真诚和爱心当作护身符,靠着这些,创作出了《童年》《少年》《青年》和《一个地主的早展》等优秀作品。

1862年托尔斯泰结婚了,幸福的家庭使他创作出巨著:《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尼娜》。这两部作品几乎耗尽所有的生活体验,托尔斯泰为此而苦恼:吃喝拉撒的日子,他觉得没有活着的欲望,连自杀的心理都有了。

怎么办呢?

托尔斯泰虽然是小说家,却懂得欣赏音乐透露出来的美。

罗曼,罗兰说:“尽管托尔斯泰对贝多芬太不公平,但他比今天部分崇拜贝多芬的人对其音乐更加地感受良深。他起码是了解‘老聋子’艺术中那澎湃汹涌的疯狂激情和粗野的强力的,而今天的演奏泰者和乐队对此却不甚了了。贝多芬也许对托尔斯泰的恨比其崇拜者对他的爱更加满意。”

因为艺术,托尔斯泰《复活》了,但这复活也可以说就是托尔斯泰的遗嘱了,其光亮照耀着托尔斯泰的暮年——活到老了,信仰才得以稳定下来,为什么呢?

托尔斯泰信赖上帝,相信未来:“如果能在眨眼之前长出一片森林,那就再好不过。不幸的是,这是不可能的,必须等待种子发芽,出苗,长叶,然后成干,再变做一棵树。”

这样下去挺好,可1900年大革命后,托尔斯泰又迷茫了。

他给妻子写诀别书,想要离家出走,但没有行动一一第一次,他的冒险有了顾虑,有了牵挂。

最终,托尔斯泰仍是厌倦自己的生活,还要去冒险,和自己的社会决裂,又得不到人们的支持。

八十二岁时,他又一次选择出走,因疾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

临死的时候,他还说:“大地上有成百上干万的人在受苦受难,可你们为什么全都在这里照料唯一的一个列夫·托尔斯泰呢?”——即便死亡, 他还在冒险,为什么呢?

三位名人都有各自的际遇,在生命的困境和阻力面前,他们是各自释放着自身的热情,努力完成了突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名人如何突围——《名人传》阅读札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els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