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之婴幼儿拖延症
拖延症几乎是现在社会的通病,每个人似乎都对其深恶痛绝又无能为力。百科对拖延症的定义是:拖延症(英文:Procrastination)指的是非必要、后果有害的推迟行为。拖延症总是表现在各种小事上,但日积月累,特别影响个人发展。如果你正在养育一个0—6岁的孩子时,你会惊讶地发现,小小的孩子也会患有拖延症的顽疾,并常常将你搞得焦头烂额。
往往在你结束超市购物时,而你的宝宝仍不愿离开婴儿游乐区域,任凭你千呼万唤;往往你已经准备完毕,为了上班、赶班车、约会等出门,你的孩子仍然稳坐电视前,目不转睛;时常看到接孩子幼儿园放学时,家长急着回家,而孩子仍然留恋往返于学校的各种游乐设施之间,乐不思蜀;太多的早上你总在催促那个还没有准备好的“小祖宗”;多少个晚上,你念经似地催促“九点了,该睡了!”“十点了,快睡吧!”“十一点了,你怎么还这么精神?”结果往往是夜夜拖延至十二点,第二天又是一个轮回……让我们困恼不已的是,除了招致父母的不快以外,孩子似乎很少会得到关于拖延症的教训,反而是尽兴而已。面对孩子的拖延症,若我们家长方法不当,施以暴力言语或行动,定会招致哭闹和亲子关系的疏离。
那么面对蛮横无理又无法制裁的婴幼儿拖延症,我们应该怎么办呢?《0—3岁孩子的正面管教》及《3—6岁孩子的正面管教》提出了可行性的操作方法。
首先,帮助孩子认识时间,建立时间观念。所谓拖延症,其实是与时间为敌的一种“病症”,从这个角度讲,将拖延症这顶帽子放在孩子头上,是多么的无辜,因为婴幼儿并没有时间这一名词和概念。我们大人所说的“该出门了!”“该回家了!”“该睡觉了!”对于玩耍和兴奋的孩子来说“该”是什么?“已经九点了!”“超过十点了!”对孩子来说,完全是对牛弹琴。其实对孩子来说,时间是一个极其抽象或不存在的概念。如果我们想要孩子遵时、惜时就应该帮孩子建立时间概念。在《0—3岁孩子的正面管教》中建议家长随身携带一个小计时器,或挑选一种孩子喜欢的手机铃声作为计时铃声,需要时提醒孩子:“还有…分钟我们就要……”这种方法给了我很多启示,有时我们可以灵活运用“次”“个”“回”等宽泛的计数方法来帮助孩子树立时间观念,例如“再玩儿一次我们就要回家。”“再画十朵小花儿,我们就下课。”“再荡一次秋千,就要轮到下一个小朋友了。”只要孩子有了时间的概念,我们才能不盲目地陷于孩子拖延症所导致的负面情绪。
其次,建立日常惯例。不可否认,每一个孩子的一天都是丰富多彩且异于他人的。但是每个孩子又需要遵循一定的生活规律才能培养良好的习惯。这就需要建立日常惯例来避免拖延的发生。在《0—3岁孩子的正面管教》中提出了具体的操作过程,最主要的是让孩子参与其中并起主导作用,即在家长的建议及引导下,让孩子制定一天中在何时何地应该做何事。并通过照片、图片、孩子自己的手工画等有趣的形式张贴于家庭中会发生某些惯例事项的地方,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及时地提醒:“你看,现在是________时间了!”
再次,提前制定目标并告知孩子,可以有效预防孩子出现拖延现象。可以说让一个孩子终止他的游戏、动画片、冒险探索、与喜欢的朋友分别……对孩子来说是多么的不舍,可是我们大人的事似乎永远都比孩子的事重要,有时候确实是这样。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自己提前做好计划,真诚地告知孩子,恳切地请求孩子的帮忙。《3—6岁孩子的正面管教》中提出:“帮助一个孩子理解你的期望以及将会发生的事情,会使他更容易与你合作。”比如,到幼儿园接完孩子后,你需要即刻赶回家完成第二天急需的工作,那么一定要提前和孩子说明、解释你的匆忙行为,并请求他的理解和帮助。效果往往出奇地好。再如,你逛超市的时间只有半小时,那么需要提前给孩子解释,今天他不可以流连在超市的游乐场所及一些他感兴趣的色彩、气味等场所。当然,不要让这种情况一直发生,要给孩子留足探索世界的时间,如果时间允许,有时需要放纵孩子的“拖延”,这既是对孩子的尊重,也是自己需要时间时孩子给自己尊重的基础。
记得龙应台在她的《孩子,你慢慢来》中有一篇以《放学》为题的文章,写的是他的儿子华安回家的过程,本来十五分钟的路程,华安却要走一个多小时,当好奇的妈妈一路尾随观察这一过程时,哈,不过是一个孩子与朋友有趣地享受放学之路并在时间上将其无意识拓长的过程。理解问题就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做不断学习的家长,不断理解孩子的家长。愿我们都能坦然接受孩子的拖延、有效改变孩子的拖延,而且这些方法对我们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哦,和孩子一起试试吧,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家长是最棒的家长。
lue:!0}��ێ��T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