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红糖汤圆清晨,坐在阳台上,母亲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红糖汤圆,里面有大枣、枸杞、鸡蛋,阳光温柔地撒在碗里,红糖水泛着亮光。
晓美一口一口慢慢咀嚼,和着那飘着玫瑰花香的酒酿,口口糯滑香甜,让她的味蕾沉醉其中,久久回味,甜美溢满心头。母亲的爱如这阳光倾泻下来笼罩着她。
晓美抬起头来,眼光追随着在阳台上不停忙活着的母亲,她弱小的个子,受过伤的右腿走路时一瘸一拐,由于照顾生病一年的父亲,腰背已经弯曲。晓美不禁泪眼婆娑……
离乡二十年,而今晓美终于又回到了她的身边,再次吃到这浸满母爱的汤圆,心底荡起满满的感动,这一口口甜的化不开的红糖水裹着儿时的记忆瞬间奔涌而出……
那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事情,晓美的母亲是他们子弟小学的校长,晓美那时才五岁,每天母亲带着她去学校,又要忙着上课又要带她,挺辛苦的。教一年级的吴老师给母亲想办法:“李校长,让晓美来上学吧,我来教她。”
母亲开始觉得晓美岁数太小了,犹豫了一下。后来想让就她试试吧。
开学第一天,晓美被吴老师安排当旁听生,坐在了第一排。平时和吴老师嬉戏惯的晓美,看着吴老师一本正经在讲台上讲课觉得和平时判若两人,在吴老师走过面前的时候,伸出小手去挠了挠她的衣角,不料吴老师回过头来瞪了她一眼。咦,这个平时可以坐在她腿上笑闹的吴老师怎么突然变脸了?晓美心里嘀咕着。
这一眼让晓美刻骨铭心,就是这一眼让她和童年那个小“萌娃”告别了。她在心底滋生了一种分寸,原来我们都是要长大,要离开父母的保护,去集体生活里锤炼和成长呢。
从那天开始晓美背着书包每天和哥哥一起去上学了,成为了班级里年龄最小的一名学生。
从学校到家,每天单程要走半个小时的路程。一路上要经过一个吊桥,下面有一条小河,到了天热的时候,经常有孩子们去河里游泳。晓美和哥哥经常在路上会贪玩,于是到家迟了。母亲就想了一个聪明的办法:放学谁先到家就可以吃到红糖稀饭。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一碗红糖稀饭是多么的奢侈啊!
每天放学晓美和哥哥都争着最先到家,奔赴心中的那一碗红糖稀饭。
不管是谁先到,都觉得很得意吃到母亲盛上的一碗香喷喷的红糖稀饭,稀里哗啦一口气吃完还舔着碗意犹未尽。而第二个到家,也照样能享受到母亲做的红糖稀饭。
晓美和哥哥遂明白了——原来母亲是用一碗红糖稀饭来激发他们按时回家,用功学习……
这些年,这碗浸透着母亲爱的红糖稀饭一直萦绕在晓美心间,它已经化为了一种生命的力量,不惧风雨,永远向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