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崇艺君
图片来自网络
龙生九子,哪九子来着?
其中一个版本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个虚数,也是贵数,龙子九个,实则是很多个,历来版本众多,众说纷纭,云里雾里,兀得连大学者都搞不清楚。
大学者也不懂的龙生九子
话说有一天,明孝宗朱佑樘有天心血来潮,问当时以饱学著称的大学士李东阳一个问题。
明孝宗朱佑樘 大学士李东阳朱佑樘:爱卿~朕闻龙生九子,九子各是何等名目?
李东阳:…………啊,这个,呃,那个……容老臣细想细想……(场外求助热线中……)
李东阳:禀告圣上,龙生九子不似龙,囚牛、睚眦、嘲风、蒲牢、狻猊、霸下、狴犴、负屃、鸱吻是也。
朱佑樘:原来如此~不错不错,爱卿机智~
李东阳仓卒之间无以作答,退朝后左思右想,又向几名同僚询问,糅合民间传说,七拼八凑,才拉出了一张清单,向皇帝交差。这就是收录在《怀麓堂集》中的龙生九子版本。
龟变龙子的赑屃
崇艺君今天想来谈一谈龟头变龙头,飞上枝头变龙子的赑屃,又名霸下。(不会读的同学,崇艺君偷偷告诉你,赑屃,音必细 bìxì。)
赑屃传说上古时代,赑屃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
大禹治水时,收服它作为工仔,推山挖沟,疏通河道。
洪水治服后,大禹担心它死性不改,便用顶天立地的特大石碑压着它。可怜的赑屃总是吃力地向前昂着(龟)头,想挣扎向前,但总移不开步。
历史上,人们认为龟有坚硬的外壳,力气大,寿命长,用它做碑座能庇佑碑长久保存。唐代,大部分石碑都采用龟趺。
到了元朝,龟的造型开始向龙子转变,并在明代定形。人们给龟强加上龙的“遗传基因”,把原来的龟头演变为近似龙的头,添上了角、发、腮署,昂首张口,身子还是龟形,背纹更加装饰化,变成了“龙头龟”。
明清随处可见的“龙头龟”赑屃赑屃的形象就这样被保留下来,虽然已经当了几千年背碑侠,但好歹一跃龙门身价翻倍,龙子之首也不吃亏。
-----------------------
崇艺君原创文章,转载请勾搭作者哦~
文章参考资料:
丰家骅,《“龙生九子”的来龙去脉》
茅子芳,《龙生九子一赑屃》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