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每天早上醒来,都能收到姐的微信语音,是姐自己唱的一首英文儿歌,让我给纠纠发音。我看了下,发送时间是晚上11点50。我从没听姐唱过歌,更别说英文歌了。她唱得很卖力很认真,字字咬得清晰。我给她纠正了一个发音后,我说姐,真没想到你英文歌唱得这么好。姐跟我说自己上学的时候也没这么认真,但现在为了孩子从头开始学习英语,为的是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这样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也更大。她说,读书时候偷的懒,现在都要加倍地补回来。
姐的孩子刚满四岁,她充分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于是就把孩子送到英语培训机构,从娃娃抓起。但一直声称要同孩子一起成长的姐,决心做最用心的陪读家长。她的朋友圈里不再记录岁月静好的生活,转而变成每天英文歌英文阅读打卡达人。姐说,在她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之下,孩子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极其高。
我突然想起,身边有多少80后做了父母之后,为了孩子,把从前学生时代学英语偷的懒,现在都在努力统统补回来。
我一直很庆幸,在上大学之前选择专业的时候,不顾父母的强烈反对,毅然决定攻读英语专业。不仅仅是出于强烈的兴趣,更因为英语是为数不多的专业中更看重专业本身学习能力胜过大学出身。
但是真正把英语运用自如,交流0障碍还是在毕业第三年。当时我的老板是一个native speaker,来自纯英语国家。每天的工作汇报给了我很多锻炼口语的机会,虽然我自认为英文基础不错,但面对操着母语的老外噼里啪啦说一大段话不断句,还是蛮有挑战的。
后来每天汇报之前,我都会在脑海里演练一遍。我还养成了一个习惯:做英文笔记。对老板下达的任务,全程做好英文记录,听到地道的单词和词组,我都单独做好笔记,争取下次能学以致用。大约就这么过了一两个月,有一天和老板做一对一沟通,她对我说,你的英语说得很好,可以说是我们team最好的。我第一次受到native speaker的认可,自然是喜出望外。我再回头去看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确不再怯场了,四年系统地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回想毕业后看到老外跟我聊天我都是异常紧张,归根结底还是说得太少了。
有了这样良好的语言使用环境,我慢慢变得自信起来,在茶水间遇到外籍同事闲聊,也可以自如地和他们天南海北地聊。透过他们,我看到了一个更宽广的世界,即使不出国门,也能在日常交流中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看到了更有趣更丰富多彩的世界,自我感觉与价值观也随之改变,这是目前对我来说掌握一门外语带给我的收获。
松浦弥太郎在《25岁,如何规划你的人生》一书中就鼓励年轻人尽可能地努力学好英文,并称"英文绝对是必备利器,今后无论工作还是生活,用到英文的机会将会越来越多,要是不会英文,连站在起跑点的资格都没有,再也没有比这更令人扼腕的事了。"我在这并非鼓吹学好英文就能走上人生巅峰,而是我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危机,公司的某些岗位HR越来越倾向于招聘会中文的本国留学生,因为相同的价值观和语言优势能更快地融入企业文化。当公司的外籍同事都在努力学习中文,用流利地中文跟你聊天的时候,你自叹英文说的还没人家中文好。
如果说十年前在就业市场,精通英语是加分项,那十年后的今天,英语习得已是必选项。英语从作为进入知名外企的敲门砖已然变成一项职场必备技能。
语言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不间断的过程,尤其在没有天然的语言环境下学习外语更是需要强大的自律。多年的语言学习我养成了一个寓学于乐的习惯,至今受益匪浅。我爱煲美剧也爱看原声电影,在看的时候,随身准备个本子,看到引起共鸣的台词以及地道的词组,我都会停下来做摘抄,因此一部剧追下来能学到不少地道的表达,然后尽可能地在日常工作中学着去运用,久而久之,那就成了你自己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