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巢湖文海每天写1000字文学空间
《论语别裁》167(宪问)|王道与霸业

《论语别裁》167(宪问)|王道与霸业

作者: 始终在路上 | 来源:发表于2019-08-24 02:50 被阅读7次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臧武仲是鲁国的大夫,犯了罪自己逃出去。可是他不肯放下权力,在防区上整兵振武,向鲁君要求,封他的子孙永远做这个地方的首领。他采用这种方法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孔子说,他这样做,表面上是退让,不是要挟,其实是自欺欺人,我是不相信的。在中国历史上,很多藩镇祸国,都是采用这种方式。于是引出王道与霸业。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恒公正而不谲。

        自周朝王道式微以后,就是霸业的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表面上虽然拥挤中央,而中央政府的皇帝,还是听他们的意见摆布,这是春秋战国时候的霸业。

        如果以中国历史文化来分王道与霸业,则春秋战国以后的汉、唐、宋、元、明、清,在儒家看来,并不能称为王道,统统都是霸道。因为真正达到三代以上,以道德维系的政治,那才能算是王道。而以权术取得而讲事功的则是霸道。所以在春秋战国五霸阶段,所谓的仁义道德,也只是霸主的手段而已。

        但在五霸中比较起来,有好也有坏,所以孔子说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恒公正而不谲。“谲”就是用诡道、手段、权术。他对晋文公的为人,不以为然。因为晋文公家庭遭遇变故,流亡在外十九年,他的高级部下舅犯断定他一定能复国,说:“重耳在外十九年矣,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备知之矣。”因为他吃尽流亡的痛苦,深深了解人心的的险恶,所以便懂得如何运用权术。而齐恒公就不是这样,孔子认为比较好,还是用的王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别裁》167(宪问)|王道与霸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ifx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