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空间论语大讲堂每天写1000字
《论语别裁》165(宪问)|人才与全才

《论语别裁》165(宪问)|人才与全才

作者: 始终在路上 | 来源:发表于2019-08-21 12:52 被阅读2次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这里所说的“成人”,可以解释为全人、完人,也可以说是全才。

        子路问怎样才是全才,孔子说,要求一个全才太难,首先是要有智慧,像臧武仲一样,臧是鲁国的大夫,知识渊博、智慧很高;其次要像孟公绰那样清心寡欲,保持着自身的清高和廉洁;还要像卞庄子那样勇敢,卞庄刺虎,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故事,当然不止是打老虎的勇敢,主要是做事要果敢,有勇于牺牲的精神;就是有了智慧、清廉、勇敢还不够,还要有冉求之艺,文学艺术境界很高。

        这四个人的优点,高度的智慧,优秀的品德,勇敢的精神,多才又多艺,都集达到一人身上,才能成为一个完人,或是成人,这该有多难啊!但这里我们要注意,孔子说:“亦可以为成人矣。”这个“亦”字用在这里意义不同。孔子认为这还没有完全达到“成人”的标准。

        这个人才的标准是孔子认为要成为国家大才的标准,也可说是中国人格教育修养的标准。

        这标准的确有点高,连孔子自己也觉得达到这个标准有点难,所以他自己转了一个弯,对子路说,时代不同了,不一定要把我这个观念拿来作标准。现在只要做到“见利思义”,见到利益能想到是否合乎道义,是不是合情、合理、合法。“见危授命”,看到危难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甚至对于平时所说的话,不管经过多少时间的考验,何等环境的考验,也纵然过了多久,也能做到言行一致,说到一定做到。能做到这几点,在这个时代,也已经算是一个完人了。

        所以我们现代的人格教育,能够使每个人做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就很了不起了。如果能够做到集智慧、人品、胆识、才艺于一身,那就太难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别裁》165(宪问)|人才与全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fyt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