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这儿有句俗语——小孩巴(巴望)过年,老头怕花钱。
小孩子巴过年。
我们小时候,从放寒假开始,就满心欢喜地期待过年了。屋山头准备的用来蒸馒头、烀猪肉的劈柴码得整整齐齐,就如农家冬日里满满当当的悠闲时光。只盼时间过得快点,再快点。
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小年)开始,年味儿越来越浓。
大人们开始忙年,小孩子满心雀跃。杀牲口,腌腊肉,蒸馒头,炸圆子……人们一年省吃俭用,但过年却总是要尽量丰盛的。大人孩子都可以大饱口福了!
对我们小孩子来说,不仅有好吃的,还可以有新衣穿——棉袄是旧的,但袄上的罩衣是新的。
日子虽然不富裕,但是长辈也会给一些压岁钱的。
过年还可以看戏啊。我们这儿一般是乡政府组织,从各村挑选模样俊俏,机灵活泼的女孩或少妇,组成花挑队。除花挑舞外,还有旱船表演、舞龙舞狮和杂技表演等。这些表演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是难得的精神大餐。我们有时饭都不吃,从这一村的打谷场(表演场地)追到另一村的打谷场上。虽然表演的是同样的节目,也依然看得津津有味。
一般出了初十,年就远了,味儿就淡了。我们虽恋恋不舍,但谁也阻止不了年的脚步,只有性急得期待下一个年。
为什么说“老头怕花钱”呢?
在我们这里,“老头”是指父亲,一家之主。因为过年各种花销用度都在老头心里盘算,先要攒下相应的钱,怎样分配,买哪些东西,置办哪些年货,包括人情来往……全要考虑周到,全都离不开钱。
谁最巴过年随着时代的发展,最近几年,竟然听到流传多年的俗语倒了说法——老头巴过年。
现在的孩子无论物质还是精神生活都够丰富的了,谁还会那么急切地巴望着过年呢?当然了,也有盼望,却跟我们那时候很不一样了。
假前,我读高三的女儿几次念叨盼望过年。我说过年有什么巴头呢,又不是我们小时候,你现在每天吃好喝好穿得好,哪天都是好日子啊。孩子说,过年可以回家了,可以有一个星期不要早起,能够睡懒觉了。可以每天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了呀。
如今,最巴望过年的真的是老人了。
无数的空巢老人,也许只有在过年时候才能见到日夜思念的孩子们吧。这些老人,为了不让孩子们牵挂,能在外安心工作,无论在家有多艰难,哪怕身受病痛折磨,电话里跟孩子也总是报喜不报忧。而对孩子的想念,无论电话还是视屏都无法排解。只盼孩子们能在过年的时候像燕子一样飞回来,围在左右,听他们倾诉攒了一年的话语。
人老了,有时也像孩子似的脆弱,特别渴望孩子的关心和爱护,也像孩子似的容易满足。
老了,也早卸了担子,可以享受孩子们的反哺了。以前都是准备好给孩子的压岁钱,现在,可以倒过来接受孩子们的红包了——不仅是子女的,还有参加工作的孙子辈的红包。一个年下来,将有很可观的一笔收入呢。除外,还有儿孙们买的烟啊酒啊新衣服啊。嘴里说,怎么又乱花钱呢,都有的,却是满脸开心的笑呢。
老人在一起打牌聊天,也会像孩子们一样攀比收到的红包——可不仅仅是钱数量的多少,这可是儿孙们爱的厚薄的比较呀。
那句“老头巴过年”,就是老人们在一起聊天调侃传出的说法,然后就传开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