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故事读书想法
《雪花那个飘》书评连载

《雪花那个飘》书评连载

作者: 蝶羽翩兰 | 来源:发表于2020-02-17 07:30 被阅读0次

        《雪花那个飘》这部作品的作者是高满堂,生于1955年,那个十年特殊时期发生的那一年他十一岁。他是那段历史的见证者,他用那充满真实与希望的画笔记录了这部充满时代热血的巨作。

        《雪花那个飘》用大写意的笔触和巧妙的故事方式及充满情趣的青春画面,聚焦恢复高考后的大学校园,以一所师范高校中文系七七级一班为剧情中轴,串起了一个火热的年代,将唤起国人再次的集体记忆,笑泪交融。这些与文本中飘落的纯净洁白的雪花,都在传达着一个怀旧的意向:心灵与情感的怀旧。但雪花的季节性的存在,似乎更是在呼唤着它的轮回,是在怀旧框架中的现实意蕴的填充。《雪花那个飘》中有许多作者自己的生活点滴,有他自己途经那段岁月时的青春往事,更有他沉淀数十载后对那个时代的独特理解,是“经由心底流淌而出的股股血脉”。作者以那个年代写现代,深入人物情感世界,将主流价值观以饱满的情感方式和人性深度,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传输给读者,让心灵最大化限度避免 被物化。文本中所表现出的对知识的渴望,对真正的爱情的渴望,对梦想的渴望,都是我们现在内心最强烈的渴望;文本中那些让人又爱又恨、很直率又无怨无悔的生动群像,有我们每个人的影子。对于物质匮乏精神丰厚的从前,我们回首遥望饮恨不已。

          怀旧,是对异化的现实的一种反思。看到中文系 77 级,看到今天社会的变化,当年的追求,已被今天所抛弃。就像那个年代,那身曾经日思夜想的绿军装,已被我们漫不经心地抛弃了。当我们进入随波逐流的窄胡同时,才发现,那一抹新鲜的绿色已经离我们那样的遥远。而我们,活在喧嚣的尘世,活在别人的世界,失去了自己曾经日思夜想的世界。

          相比之下,雪花虽然寒冷,却洁净无比。雪花飘落的那个时代,没有可以量化的精神元素,只有对现实的憧憬,物质、文化的极度匮乏,更激发对未来的向往。文本中,77、78 级大学生,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有着差异极其巨大的过去式,聚集在虚构的燕岭大学中文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展开思想碰撞。那个年代的人却就是这样尊重知识,把防微杜渐看得无比重要,是精神高于物质的体现。40 年过去了,中文系从如日中天到尴尬不已,也令读者喟叹。看看当今大学教育,目的就是就业,在大学里还有中文系雪花班吗?都早已按就业的行当,或改为文秘专业,或叫做新闻专业了。民族性的东西是精神化的,是以文化的方式表现的,以崇高的文化为导向,具体化的将崇高的内核具体化到人生目标的纵向和横向的轴心。

          当今社会,物质与精神重合,个体欲望和需求与民族文化重合,民族的崇高降低为世俗。民生就是菜篮子,就是高铁,这是极端务实的体现。从社会真实讲,务实无可厚非,社会发展之初,生存是主题。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仅以生存为生存目的,即以简单生活为最终目的,就是悲 剧,就是物我合一的时代。北大作为中国的最高学府,其教授对自己的学生说:若干年后,“没有 4 000 万,别来见我!”话语间充满了物欲的铜臭。而文本中,下乡知青为一本小说“伯爵”(《基督山伯爵》)的决斗,是荒蛮中的精神追求,使我们欣喜地看到,那个时代的美好还在我们的记忆中,它在怀旧中承载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并在这种核心价值的情感播发中,对于商品大潮中精神矮化的各种借口予以冲击。正如作者高满堂所说:“我认为 作品一要有意思,另外就是要有意义。有的人永远把有意义放在第一位。《雪花那个飘》却一直极力带读者先进入一个有意思的故事,最后再进入一个有意义的思想高度。”这个有意思的故事,来源于一系列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并进而达到有意义的思想高度。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雪花那个飘》书评连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jiv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