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单位上的安排,我们需要去单位所在社区拜访一些住户,了解他们的情况。任务压身,不得不做,所以我挤出时间,在下班时候,寻着地址,找到了我要去拜访的那一户人家。
住址在一个菜市场的楼顶上。因为不熟悉地形,我在菜市场转了许久,不是我洁癖,在找路的过程中,我就感觉很不好,第一是吵杂,第二是凌乱,虽说菜市场本身就是这个模样,但是因为我与这种场景接触的时间甚少,难免的情绪异样,也不无道理。终于在一个水果摊的老板口中,打听到了住户应该在这个菜市场的楼上,要从靠南边的楼梯上去,于是我又赶忙走向楼梯,在上楼梯的过程中,感受到的破旧和年代悠久,水泥的扶手上贴着各色的小广告,楼梯转弯处的窗户,已经只剩下骨架存留,早已不再具备挡风的功能,风吹来,在风中吱吱地摆动,发出一些声响。此时,我有一种感觉,这里真的足够颓废。
到了户主家门口,因为是第一次拜访,为了表示礼貌,我还是先拨了一个电话过去,说了一下自己的身份和拜访的打扰,户主倒也还是爽快,出来迎接了我,将我引进他的家里。
房间真的不大,我粗略估算,最多60平米,住着三位老人,户主59岁,他的老婆58岁,还有他的老母亲80岁。此时,老母亲因为生病躺在床上喘息,老婆在秀手工,应该是为了补贴家用,而户主自己贴着护腰贴,疑似也没那么健康。房间本就不大,客厅就更小,放着两个桌子,还有一辆轮椅车,显得很是拥挤,过人稍显吃力,想随处穿行的话,估计存在困难,桌上很乱,随处放着一些日常药品、笔、本子等一些用品,没有电视机。
户主又再次询问了一下我此行的目的,我估计他们心里还是有一些芥蒂,我大概感觉,他们对我还是不放心,我刻意让自己自然地讲述,又将刚才电话里说的话,重新说了一遍。户主说:好吧,你想问什么?我家的情况,就是这样,我妈身体不好,我的身体也一般,我们常年需要吃药,我老婆和我都没有工作,医药费也需要家里的亲戚朋友帮忙。我说:“真的不好意思,这么冒昧地打扰您,您这样的情况,我会好好记录下来,向上级汇报,您有什么诉求吗?也许是这句自然的询问,击到了户主的内心的想法。他说:“我唯一的想法就是想申请低保,但是社区一直没有同意,我也找过社区几次,但是总是没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在讲这几句话的时候,我明显感觉到他语气的变化,是一种觉得不服气,不公平的抱怨。我当时能做的就是表示我的理解,并一在强调请他们一家注意身体,好好保重,我的话还没说完,一直没有说话的户主老婆仿佛也被触动一般,将自己的苦水一股脑全向我说了出来,那样激愤,让我有点尴尬,我一再附和,也一一记下,将拜访都要做的事情完成后,便起身告别。走过破旧的楼梯,穿过繁杂的市场,脑中嗡嗡作响,有一些感叹想表达,也有很多疑问和困惑。这个世界,这个社会,这么大的话题,我想不通,也没想过,但是千家万户的生活,优劣的对比,如此深刻,不得不让我这样一个身在其中之人,也难当过客。
我承认我不喜欢不习惯那样的场景画面,因为我仿佛看不到希望一样,感受到的就是颓废、怨恨和无助。意义在这里,变得像一个陌生词汇,估计他们不会想,也根本想不会,人生不应该是这样的。没有人喜欢这样,没有人愿意这样,但是现实就是很多人就是这样,为什么呢?
我不禁想到一句前辈们的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里的可恨绝对不是人性的可恶,因为我在和那家户主聊天时,他的品格素质还是让人舒服的,这个可恨我理解的应该是一种对于生活的理解错误,这种错误让他觉得总有什么好事会降临到自己头上,自己的人生总不会落魄到连饭都吃不上,就像武志红在自己的书《巨婴国》中所说的"巨婴"和"巨婴国",很多人的心理其实都还没有长大。社会中的问题,他们不知道如何去面对,也许是从小到大都是被给予的状态,真正需要自己去争取,会变得盲从找不到方向。
我感觉到,很多让人不好的事情真的离每一个人都不远,人为的觉得有距离,那都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表现,是我们自己的大脑基于原始的反应,让我们觉得我们好像可以避免。而现实情况根本不是这样,当我们没有做出一些能够改变现状的主动行为,必然的发展结果,就是这个社会让你看到他残酷的一面。真的就是如此。
故事中的温柔乡,安逸屋,只能是在故事中,他不可能会平白无故地出现在你能切身体会到的生活。撕破这种假象,应该越早越好,纵向地看人生,从未来的视角,找准自己此刻的人生方向,是可以的。假象自己已经步入老年,想想自己的人生最后样子,回过头来看此刻,会觉得我还在坐在这里坐以待毙,不思进取,是为了什么?也许会警醒,会害怕,会马上开始找点什么开始做。这应该就是觉悟。
你会说:看到这户人家,三位老人,已经步入人生暮年,还有什么可能?难道还重新去充电?让自己有竞争力吗?我想说的是,这也并非没有可能,但是更好的解决办法就应该是就事论事,解决当前的难题,相比征求别人意见的给予,不如自己去争取,这本身就是一个生活强者的自信。我关注过老兵的故事,一位名叫张春华的老兵,抗战胜利,因为一些人生的变故,他回到老家,结果没有被安排工作,张老一直在家务农,因为常年在田间劳作,一次不小心的摔伤,因为没钱,没有及时根治,腿脚留下了残疾,行动不太方便,就只能在乡间靠收破烂的来维持生计,家里生活非常清贫。但是张老没有丧失生活的信心,他为方便出行改装了的一辆自行车,张老每天骑着这辆单车走村串户的收破烂。家里的椅子、凳子、柜子也都是张老自己动手做的,张老还以易拉罐为琴筒,以铝皮为琴皮,自己制作了一把二胡,劳作之余,自弹自唱,自娱自乐。张老的生活态度,深深地打动了我,他让我相信人生真的有很多的可能。
由此说来,这户人家的局面,他们的抱怨,他们的不满,是不是应该要留一点让自己静下来反思的时间,问问自己: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怎么会是这样一个局面?我现在已经是这个样子,我至少还是要让自己活着有一点尊严。也许想过之后,会有更好的改变,我希望他们如此,我祝愿他们越来越好,靠自己,挣回来一点是一点。
每一个人的生活,真的需要好好的把握,就算没有明确的目标,至少现在要做一件有长期效果的事情,因为指不定以后就会帮到自己,这是我给自己的期许,客观上也是因为害怕,当我人至暮年,回想自己,怕会苦不堪言。
与读者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