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方木读书散文以文会友
是“受戒”,亦是“破戒”!

是“受戒”,亦是“破戒”!

作者: CK爱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19-02-11 17:31 被阅读44次

Hi,我是Kitty彩云,今天是开工第一天,想和大家分享下春节期间所读的毕飞宇《小说课》的一篇:《倾“庙”之恋——读汪曾祺的<受戒>》。

是“受戒”,亦是“破戒”!

这篇小说很短,只有十五页,三个部分,但在毕飞宇的“指引”下,我把它反复读了很多次,越来越能体会到毕飞宇所谓的 “平白如话”的语言下“越嚼越香”的神奇魅力。

小说的作者是汪曾祺,其为何许人也?资料上说,他是当代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被称为“中国最后的一个士大夫”,毕飞宇更是给了作者很高的评价,说汪曾祺是新时期文学收藏里珍稀的“老货”,他身上特有的“士大夫气,也就是文人气,悠远,淡定,优雅,暧昧”,是饱含时光积淀的“活化石”。刚开始我不太理解为何毕飞宇会如此形容,但在第三遍读完《受戒》后,在他平和、冲淡、诗意的文字里,我逐渐体会到了汪曾祺的迷人之处——那种优雅和从容的文人之美,真真是在骨不在皮。

是“受戒”,亦是“破戒”!

那么,《受戒》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这篇入选为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的短篇小说,发表于《北京文学》1980年第10期。正如作者在小说结尾所言“写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梦”,《受戒》营造了一个充满自由空气宛若梦境的“桃花源”庵赵庄,小和尚明海与少女小英子在这里产生了一段天真无邪的爱情故事。小说巧妙地把“一花一世界,三藐三菩提”的佛门净地“荸荠庵”与生气盎然的世俗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人间的烟火弥漫在寺宇内外,无处不蕴含着作者对生活、对人性的热爱。

是“受戒”,亦是“破戒”!

了解了故事梗概后,接下来,让我们重点来看看毕飞宇老师是如何带领我们去品味作者笔下这段诗意、美好的“倾庙之恋”吧。

一、品结构。正如毕飞宇来说所形容的,《受戒》有着异于寻常小说的“畸形”结构。小说的第一部分描写了神职人员的庙宇生活,篇幅约占小一半,第二部分描绘了女主角小英子所处的乡村环境与世俗生活,篇幅也同样占小一半;而第三部分两个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在水面上私定了终身的爱情故事,直到小说最后才出现,篇幅只有十五分之二。这种不拘一格的结构,表面上看来松散无序,但在毕飞宇眼中,实则有其内在的秩序,它营造出了一种恬淡诗意的文学氛围,因为“汪曾褀是文人,深得中国文化的精髓。这样的文人和严格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是有区别的,他讲究的是腔调和趣味,他有他芦苇一样的多姿性和风流态。”仔细品味,这种“生活流”的“摇曳”结构,不正是作者独有的迷人姿态么?

二、品风格。在毕飞宇眼中,《受戒》的语言风格可以提炼成如下几个关键词:

第一,戏谑、会心。什么是“戏谑”,毕飞宇没有直接解释,而是直接摘了文中一段关于“做和尚”的描述来形容:“就像有的地方出劁猪的,有的地方出织席子的,有的地方出箍桶的,有的地方出弹棉花的,有的地方出画匠,有的地方出婊子,他(明海)的家乡出和尚”。在列举了前述5种不同的职业后,再把“做和尚”这个世人理解的“禁欲”、“被人敬仰”的行业放在“婊子”这个性服务行业之后,通过这两个词的内部形成的巨大的价值落差,让听众惊讶和笑出声来,这种诙谐、会心的语言效果,就是作者独特的风格。

可以说,作者在第一章描写庙宇的时候,就是以戏谑的语言风格展示了宗教环境中世俗化的一面。他没有着力于描述宗教对人性的异化过程或结果,而是用平常人的眼光写了这些和尚们“吃喝嫖赌”的日常—— 庙里没有神秘玄的气氛,更没有道貌岸然的清规戒律,庵内的和尚学会一点做法事的基本功就可以混口饭吃,可以攒钱,可以娶妻,可以斗纸牌、搓麻将、吃水烟。而且和尚们吃肉也不避人,过年时还会在大殿上杀猪。在这里,无所谓清规,甚至连这两个字都无人提起。不独是荸荠庵如此,城里的所谓佛门净地善因寺,也与世俗红尘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而是充满了人间的情趣和生机,比如善因寺住持自己有一个十九岁的老婆;虽然和尚们吃斋时如果发出声音会被监寺惩戒,但其实他并不是真打人,只是做个样子。

看吧,也只有汪曾祺敢这么写!他不去评判宗教,不去评判日常,但偏就是这种戏谑而充满冲突的方式,他把庙宇写得世俗了,把世俗写得仙气了,反而更加真实和可爱,真的如毕飞宇所说的,“作者眼里没有阶级和阶级斗争,没有好人和坏人,没有敌人和朋友。汪曾褀的眼里只有人,只有人的日常生活。”

第二,唯美、诗意。毕飞宇说,“汪曾褀的写作从来都是非政治的,他是人性的、文化的、诗意的,写世俗生活写成世外桃源。”是的,这一点从明子和小英子唯美、单纯的爱情描述中展现无遗。小说既没有如火如荼的情感冲突,也没有悱恻缠绵的爱情纠葛,而是让人物植根于平凡的生活沃土,明海和小英子一起劳动一起嬉戏,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朦胧的爱情。这种清新纯洁的爱情,恰恰呈现出人性中健康、美好、天真的一面。

是“受戒”,亦是“破戒”!

第三,平白如话。作者笔下的词汇大多口语化,短而精,比如“清亮亮”、“滑溜溜”、“格挣挣”,但却能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强化人物性格;作者笔下的词句虽朴实无华,比如写小英子“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缺少了一块”,明海看到后,“觉得心里痒痒的,这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是不是很白话?但你一读,是不是画面感就扑面而来?这就是作者的写作功力。

第四,含蓄诗意。比如结尾处的景物描写“英子跳到中舱,两支浆飞快地划起来,划进了芦花荡。芦花才吐新穗……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发着银光……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飞远了”,意象的组合点到为止,犹如一幅任意挥洒而又结构飘逸的图画,让人如诗如醉。

是“受戒”,亦是“破戒”!

三、品立场。毕飞宇说,汪曾祺是站在“生活的立场”上写作的,他不批判,不谴责的,更不憎恨。他中立。他没有道德优势,他更没有真理在握。此处对比了鲁迅的文风。在回答汪曾褀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作家时,毕飞宇说汪曾褀是一个人道主义作家。的确,在《受戒》文中这个旧社会的江南水乡,即便是当和尚,也不过是谋一个“管饭”的地方,在人们心目中与种地、画画、弹棉花等行当并无实质区别,都是平等自由的谋生职业。在作者眼中,这是一个温情浓郁的人性世界。

毕飞宇还提到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无论风云怎样变幻,人类的日常它坚不可摧,城可倾,爱不可倾,这就是张爱玲的孤岛哲学和孤岛史观,这是一种偷生的哲学。汪曾褀的身上多多少少也有这种哲学,即描写衰败的大时代、精致的小人物。从《受戒》中,我也能体会到这一点,爱与生活,这是作者永恒的主题,它们是轻逸的,又是唯美的。正如汪曾祺自己所说的, “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人性,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我写《受戒》,主要想说明人是不能受压抑的,反而应当发掘人身上美的、诗意的东西,肯定人的价值,追求人性的解放”。

所以,全篇的标题在写《受戒》,而全篇传达的主题,恰恰是不受戒。所以,亲爱的小伙伴们,你也读懂了作者的戏谑和会心了么?

以上,希望对你们也有所启发,也欢迎私聊我交流你的心得!

相关文章

  • 是“受戒”,亦是“破戒”!

    Hi,我是Kitty彩云,今天是开工第一天,想和大家分享下春节期间所读的毕飞宇《小说课》的一篇:《倾“庙”之恋——...

  • 什么是戒?破戒后应该如何去补救?

    居士问:我想去受五戒,但怕受戒后,不小心时,会破戒,比如不妄语戒。因为日常生活中计划不如变化,有时会破戒。若破戒,...

  • 受戒,破戒,皆为生活

    读汪曾祺的小说《受戒》,感觉像在读散文。小说讲述的是小和尚明海和农家女孩英子的纯真无邪的爱情故事。但是故事没有一般...

  • 《受戒》,破戒。4月22日

    小英子说:“闹半天,受戒就是领一张和尚的合格文凭呀!” 当和尚也不容易,一要面如朗月,二要声如钟磬,三要聪明记性好...

  • 何正权诗集《受戒》序言 白桦 文

    破戒中的受戒 白桦 认识正权已经十年了。十年,在文学道路上是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这十年是他走出大学校门到社会上立足的...

  • 人生到处是纷杂,难得真清雅

    人生到处是纷杂,难得真清雅 一一读《受戒》有感 《受戒》...

  • 关于《受戒》

    《受戒》写于1980年,自其发表以来,对《受戒》的解读可谓是众说纷纭,对于《受戒》,汪老说他写的是美,是健康的...

  • 情绪来时,缓一缓

    出家人受戒之前,会被问及:“你是人吗?”,受戒者必须回答“是”,才有资格出家或者受戒。生而为人,诞生于五欲尘劳的世...

  • 认识汪曾祺

    认识汪曾祺是从《受戒》开始的,《受戒》语言简洁生动,明快清冽,读起来齿颊留香,回味甘甜。《受戒》描绘了一幅美...

  • 又破戒,破戒原因是没有早睡

    如果到时间没睡,就要警惕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是“受戒”,亦是“破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koq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