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提到的日本东京电视台的真人秀节目《可以跟你去你家吗?》最值得称赞的三观是尊重他人的人生态度,不评价,不批判。
雨中行走的你我我对于田中先生的批判和人生拷问昨天写进碎碎念里了,但节目中却没有丝毫的人生拷问,比如“为什么要做寄生虫生活在垃圾堆里”这样的编后、专家点评啊,观众来信之类。
摄像小哥在前田先生邀请他吃不太美味的黑暗料理时,不仅没有拒绝,反而问道,“可以吗?”然后欣然接受。前田先生邀请摄像小哥在垃圾屋中住一晚,他也丝毫不嫌弃,依旧问道,“可以吗?”
这两句“可以吗”实在是太温暧了,代表了节目组的价值取向:我胖怎么啦,又没吃你家的米。这不是怼,而是边界,尊重和接纳。不知道别人经历过什么,就没资格去批评别人的生活。
被人倾听对于倾诉人来说是一种心理按摩,与他人产生的链接,能够被看见。但如果你将自己的烦心事向朋友倾诉的时候,得到的是“你应该振作起来!你应该鼓足勇气!你现在最应该保持一个好心态呀!”等诸如此类的鼓励时,你会感觉好点吗?
并不能,雪上加霜,雪是我们解决不了自己遇到的困难,霜是无法切换到好心态的困难。唉!这时候只会觉得自己更差劲了,还无处可逃,心情更糟。
在听别人的故事时,我觉得自己共情能力挺差的,头脑里的评价体系总是会优先跳出来,发表一番高论。
每个人的心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长成了形状各异的瓶子,在倾听别人的故事时都是希望别人的故事能吻合自己的瓶子,如果不一致的时候,自己就会不舒服,想把别人的事情、感受和想法全都盘一盘,能快速规整地装到自己的瓶子里去。
然而,这不但于事无补,还会给别人造成不舒适,乃至二次伤害。
找到温暖的抱抱那么,更好的做法是什么呢?要爱和尊重、接纳,不评判对错,无条件地接受一切。无条件的拥抱和爱抚,怀着开放和接纳的态度接受一切,用同理心去觉察他人的情绪,不评判也不逃避的接受这些想法,让这些想法从头脑层面回归到身体层面。
毫无目的性,最好的未来会自然而来,而不是苦苦求来。
在倾听他人的时候具体可以怎么做呢?
对于我来说,第一步是要有意识地克制自己的评价系统,让评判小人停止工作,好,坏,对,错,应该,不应该,这一类的评价体系的词语先缓一缓。在对待儿子的时候,尤其,总觉得要告诉他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因为比较引起的焦虑、担心随时在启动。要克制它们。
专注地倾听,不做任何评判。以嗯嗯做答,或者重复对方的话,但不做评判。
以同理心重复对方的话,接纳对方的情绪。识别对方话语内容背后藏着的情绪密码,喜怒哀乐悲恐惊,同频共振,他哭你也哭,他笑你也笑,你僵硬你也僵硬,他紧绷你也紧绷。同理心是个技能,要练呢,练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瓶子砸碎,不是把别人的心情装进自己的瓶子里,而是从自己的瓶子出来感受别人的世界。
像对待婴儿一样,无条件接受和爱朋友或家人。抚摸和拥抱之所以有效,原因就在于可以从头脑层面回归到身体层面,身体比头脑诚实,也比头脑稳定、安全,更值得信任。
我要据此实践一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