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河,一条不起眼的小河。在我家乡村庄的最东侧,也可以说就是它把村庄和农田隔开,是村庄和田野的天然分界线。它呈南北走向,长度不长,估计也就三公里左右,最南面连接跃进河,北面和肇沥港相通。由于跃进河在汇红村境内,而肇沥港在新风村,本以为名字应该是红新河,却不料竟然是红星河,时代气息很浓。
红星河的开挖应该是在农业学大寨的时候,那时整个上海郊区盛行“平整土地”的年代。在我的印象中,自己小时候每年的冬季,本来是农村冬闲的时候,可大人们却都没闲着,在各地奔忙,很多时候都是在开河。诸如上海的大治河,跃进河,都是在我们小的时候看着农民们一铲土一铲土的开挖起来的。
当时的红星河也是如此开挖,在印象中当时开河的人就住在我们村里。其实当时各个都差不多,在开挖大治河时,爷爷、父亲都是借宿在当地人家里的。所以,每当冬闲时开河几乎也成了习惯,我们这帮小家伙也可以借着看父亲,爷爷的由头到处走动。
红星河刚开挖好,水源来自于大治河。那时附近也没什么工厂,农田化肥使用还没那么普及。那个水啊,清澈如许,鱼儿也多起来。没过多久红星河就成了大人闲暇钓鱼的圣地。在连通村庄到田野的水泥桥上,以及桥墩下,都挤满了钓鱼的人。
或许是水质良好的缘故,还真有不少鱼儿上钩。最可喜的是竟然还有如今已经上餐桌的河豚鱼。在农村时常警告“拼死吃河豚”,既然钓起来河豚又不能吃,只能重新扔到水里。或许河豚鱼是一种防卫,一旦它出了水面,它的肚子立马会涨起来,涨得鼓鼓的,而且不停地从嘴里发出“咕咕”的声音,很多好事的孩子就干脆把它们的肚子照着地面摩擦几下,那肚子会涨得更鼓。有些孩子更加残忍,顺脚踩下去,就把鱼儿的肚皮踩爆。再扔回到河里,能看到河豚在河里游动几下,不久就不见踪影。或许是这样的残忍,不久以后也就再也看不到河豚。或许是残忍的手段让它们灭绝,也可能是附近建立的工厂导致水质的下滑?不得而知。
红星河除了钓鱼,在无意间成了天然的游泳池。由于是新开的河道,一般都比较深,故而常被家长警告不要到“新开河”(农村习惯,红新河就是新开的河)里去游泳!那时的我还小,有比我大的孩子游泳,我就老老实实站在河边看着,胆子小,又不会游泳哪敢下河?
到了小学四年级时,个子也随之长高,可还没学会游泳。在同龄人中我是最晚学会游泳的。在同伴的诱惑下,忍不住下了河。由于年纪还小,学游泳的只能在靠近岸边的浅水附近学习,在小伙伴的教导下,渐渐地学会了闷水,没过多久就学会了狗刨,既然学会了狗刨就不会有淹死的危险。胆子也渐渐大了起来。农村的河道中,时间不长就会有螺蛳、河蚌随之而来。在游泳的同时慢慢地就能搞一些副业,下河摸河蚌。
趁着下午游泳的时候,手里拿着木质脸盆。在河道中间,用脚去试探河底的动静,如果能感觉到光滑表面就有可能是河蚌。一个猛子扎下去,用手去感觉,去挖。很多时候由于经验不足,摸起来的往往是河道人为丢弃的瓦片,运气好的话,就会摸到真正的三角珍珠蚌。随着经验的积累,年岁的增加,摸到河蚌的机会也越来越大。趁着游泳的机会,就能摸到足够一家人做一顿晚餐的量。家里人再也不会反对去红新河里游泳,摸河蚌和洗澡一举两得。
慢慢的,慢慢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河道有所淤积,水面也不像以前那么开阔,同时水深也浅了了很多。或许也可能是上游建立的工厂,或者是农田化肥使用过度,本来澄清的河水渐渐变得浑浊,河里的鱼也渐渐少了。等我们上中学的时候已经很难在河里钓到像样的鱼。
如今,上海郊区正在进行河道整理,听老家的堂弟说,红星河正在拓宽整治。真希望红星河能再现当初的面貌,能看到有孩童在河中嬉戏,能看到垂钓的人在河边驻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