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场景,简单的理解就是场面的景象。百科中的解释为,一定的时间、空间内发生的一定的任务行动或因人物关系所构成的具体生活画面。
在企业管理中,为什么提出,遇到问题要下基层、见实物、立即干;为什么提出,生产一线在现场,管理一线在系统;
就是告诫大家做任何事情要贴近场景,而不是久居办公室听汇报、看报表、瞎指挥。
场景可以分类为基准场景、价值链场景、逻辑场景和节奏场景。
怎么理解这些场景呢?我们以一个案例进行解析。
供应商引入流程,涉及到寻源、送测、审厂、小批、纳入等节点;
然后打开这些节点,例如寻源又涉及寻源需求、信息搜索及供方筛选等;
送测涉及送样申请、决策、供方送样、研品测试、合格确认等;
审厂涉及审厂申请、现场考评、审厂决策等;
小批涉及小批申请、供货、验证、决策;纳入涉及合同签订、MDM注册、扣质保金等;
从上述描述来看,供应商引入流程是不是基于场景了呢?我们理解,这还谈不上场景;只能称得上功能模块。
那么,什么是场景呢?
我们将供应链的业务,按品类划分成战略物资交付、客指物料交付、定制件物料交付、标准件物料交付、JIT物料交付,这就可以理解为场景,让人有画面感;
一提到芯片物料采购,我们可联想到这归属战略物资交付流程;一提到PCB板釆购,我们认为这是标准件物料交付流程等。
那么战略物资的交付流程,会涉及到资源布局、器件选型、预测备料、采购执行及异常管理等;
其中供方引入流程则会为资源布局或品件选型所调用,换句话说,供方引入是战略物资交付流程的分支流程;
同样客指物资的交付流程,会涉及到客指信息(来源于中标后的售前对接)、供方引入、合同签订、预付款支付、前置备料、采购执行等;
同样供方引入流程作为客指流程的分支流程而被引用。
通过上述分析,如果单从供方引入流程来看,它仍属功能模块视角,当它置于特定的业务场景中,被引用调用时,这样来看,则属于场景视角;
我们更需要场景视角看待和分析问题,而不仅仅是从功能或局部流程来看待问题。
其实,将供应链按品类(如战略物资、客指物资等)划分,这是找到基准场景;
然后,将战略物资端到端的构建清晰的路径,这是价值链场景;
在构建流程的过程中,将各类流程的功能找到准确的位置,例如什么时候做器件选型,什么时候做供方引入,这是逻辑场景;逻辑场景用通俗的话讲,就是找位置,就是定位。
在流程再造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历练基准、价值链和逻辑三种场景思维,实现认知上不断的精进和提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