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娘是夫君的伯母。
大娘殁了,是在昨日正午,吃过早饭后,坐在炕上,涅槃一般,无疾而终。
夫君家,最鼎盛时期一家十四口人,爷爷奶奶,大伯一家七口,夫君一家五口。大家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一个锅里吃饭,八个小孩中,两个姐姐大,剩下的六个秃小子,演绎了多少的口角纠纷,调皮捣蛋,一切的官司,自有爷爷去决断。婆婆和大娘,一起去生产队劳动,奶奶做饭干家务。对孩子们之间的是非对错,是不好参与其中的。孩子们是否受了委屈,也只是心里不痛快。妯娌俩,道也不曾红脸吵架。
后来分家分院另过。大伯一家搬了出去。原本大伯的身世,也是过继给她姑姑的——爷爷奶奶此前的七个孩子,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长大成人的只有大姑一个,留下一个孩子后,也撒手人寰。
后来,过继了大伯,再后来,爸爸姑姑得以顺利成长。
我是远嫁而来的外地媳妇,对大娘的了解,出自婆婆、夫君口中,无太多瓜葛,不甚了了。只知道,大娘的三个儿子娶媳妇后,也都单门另过。大伯大娘单过,和老三居住一个院子。
谁家孩子需要照顾了,送到大娘屋里就好,爷爷奶奶会尽力照顾。
与大娘接触最多的,是我生孩子那年。娘家有“看娃”的风俗,一般是在月内,尚不满月的时候。
女儿大约二十天左右,爸爸与夫君约好来看我们娘俩。结果,接车的夫君与爸爸打了岔,错过了,没接上。爸爸单凭着记忆,乘车到了县城后,暂时安顿好姐姐和嫂子,自己背着我的小侄子,向着路人打听夫家的住址。
真是好巧呀!爸爸问路的人,正好就是大娘。大娘让爸爸跟她走,一路热情的跟爸爸聊着天,一直把爸爸送到了我面前。
那天,大娘穿的整整齐齐,去县医院瞧了病往回走,正好碰到了问路的爸爸。
爸爸叙说,大娘精干利落,热情和气。从此,我对大娘尊重有加。
后来,我们回家少了,可每年过年,都会首先去给大伯大娘拜年。几乎每次去,大娘都会讲起爸爸问路的事情,每次都问候爸爸妈妈安好。
大娘殁了,无疾而终。
无疾而终是多少人对自己百年身后的向往啊!大娘有福了。
大娘,一路走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