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添加新好友总是我最兴奋的时间之一,因为只要她肯稍微点开我的空间,文字和图片会以爆炸的速度呈现,一个文笔出彩、荣誉颇丰、而且身边还有很多朋友的形象就会展现出来,这个过程会使人的自重感得以满足,一直以来,我热此不疲。
可是,我真的有朋友圈里那么成功吗?
高考之后,我创建了大学用的新QQ号,从第一条说说开始,我努力把每条说说都变成展示自己的平台,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拼命在朋友圈活成了想活的样子,大家总是能在社交平台上看到我拿了国际或者国家什么奖、和团队又做了什么全校的活动、人生又有了什么新的突破、公众号又有了什么起色,如此等等。
可是,只有我自己才知道幕后的狼狈。这两年来我自己花了无数心血在写作上,看起来风风光光拿了什么奖发在什么书上,实际上屁用没有。正统文学创作生态其实就和歌手选秀很像,只有拿了那几个真正有分量的奖,收入了顶级的书刊,你才真正有机会走入大众的眼里。就像只有导师为歌手转椅,歌手的生涯才能为此改写,从衣食不饱到富贵还乡,否则,只能在酒吧卖唱、在街头卖唱或者只唱给自己听。
真的,最折磨人的不是饿肚子,而是自己的歌只有自己愿意听,我知道那种感觉,我有些很用心甚至自我感觉得很不错的诗,其实除了自己,没人愿意看。说真的,我的文学前途要是那么光明,为什么要来做公众号呢?
还有太多狼狈的事情了,有些准备了很多天搞的活动其实只有几十个人参加,还是靠人情关系拉来的。有时候会拿那几篇点击量破万的推送充充场面,其实我做的文学推送大部分读者完全不感兴趣,关注嘉轩笔谈的人越来越多,可阅读量却一天比一天低。
不止我,绝大部分人都在朋友圈里活成了人生赢家
沿着社交平台一路刷下去,你会发现身边人的生活永远这么精彩。张三的微博充满了美景和美食,李四的QQ空间永远在秀朋友和恩爱,王五好像每天都在朋友圈发熬夜工作的照片,赵六每天都在平台上直播教大家用健身器材。打开自己的朋友圈,周围的每一个朋友都是生活的“winner”。
可惜,这和生活中的他们完全不同。张三同学连火车票都不会定,每次出来玩就像躺在酒店的床上打游戏;李四同学时常因为一个人太闷喊我吃饭,一边吃一边抱怨要早点换个对象;王五总是刷剧刷到一两点,然后猛然惊醒打开WPS自拍还不忘加个滤镜;赵六虽然生了一副百吃不胖的好身材,但他平常除了拿外卖和直播就连床都不下。
朋友圈里的每一个人都好像在努力地迎合着大众,拼命地在朋友圈里展示出自己好的一面,而把自己狼狈的内容隐藏起来,生怕因为自己活地不够精彩,得到别人负面的评价。
其实,选择朋友圈也有很多无奈
在生存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人类在社会最大的心理需求,就在于自重感的实现,感觉自己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希望自己能得到别人的基本认可,这是每个人的基本需求,是连阿Q祥林嫂这样的底层都要在意的精神支柱。那么,为了获得自重感,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在朋友圈里,这是非常自然的。
而且这是一个要求比发展快的多的时代,人们的眼光在不断严苛,可现实却不会那么如意,大家以批判作为自己具有思维和影响力的证明,如果我们在社交空间都显得不那么优秀,就会让人营造一种错觉,好像我们就变成了生活的“loser”一样,在这个信息等于资源的年代,绝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向别人传递这样的信息。
我自己也做过这样一个统计,我的空间里最不受人欢迎的就是我的文章和诗歌,不仅点赞量最少,而且几乎没有评论,即使是相对受欢迎的每月总结,根据听起来逼格的不同,彼此点赞和评论也会有很大差异,虽然实质上我每个月做的事都差不多。
也许有点狼狈,但希望我们都能在朋友圈里做回自己
人类应该是这个互联网时代的主体,而不是反变成被朋友圈圈住的奴隶。朋友圈是发不完的,我们平常在现实活出各种样子给不同人看已经很累了,为什么还要在社交平台上过得这么辛苦呢。魏晋南北朝时期朝代频频更替,那文武百官这朝做完样子去那朝做样子,在圈子里活得多辛苦啊,可是千百年后,我们能记住的只有那些没被圈住的“魏晋风流”。
除了活得精彩,展示出自己的一些狼狈其实也不错,直播元年后的自媒体爆炸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乐意去用自嘲的方式展现出生活的一些狼狈经历,同样获得了大量支持,像微博搞笑排行榜和搞笑直播这样的品牌也越来越多,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有趣”和“精彩”的事情同样可以被我们归入有意义值得称赞的事情。
最近我也开始尝试着去写下不太精彩的那一面,自己觉得有挫败感的事情,很多遗憾很多不自信的地方,真正把他们写在朋友圈里,我反而有了去逼着自己做得更好的决心。仔细想想,明星都要专门找黑点炒热度,我们又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呢。不如尝试一下,想发点什么就发什么,不用刷的那么精彩,让自己活得更随心一点,自己的内心才是自己朋友圈的第一观众。
就像现在,我绝对不说自己早起了,我确实是通宵才写的这篇内容,新的一天,早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