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儿内心深处的“胆小与情怯”,由来已久。她小时候的一些事情,无形之中多次被强化,皆缘于一次又一次对“我小时候”的回忆……
有一天,冰儿在路上走,看见一个满脸稚气的三四岁的小男孩,一本正经地对身旁两三岁的小女孩讲:“我小的时候……”冰儿不由得笑了。她上前轻轻地抚摸着小男孩的小脑袋说:“呵呵,你个小屁孩,你现在不正是‘小的时候’吗?”
冰儿甚觉好玩地对老公讲起这个情景,她的老公却不以为然:“这有什么呀?对于小孩子,更早的时间便是其‘小的时候’了!你小时候难道没有回忆过更小时候的事情?”
冰儿细细回想,有过,有过!孩童时的好多的镜头曾无数次地回放,伴着成长的历程,并且对她性格的形成也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关于冰儿“胆小与情怯”的情结,说来话长――
冰儿爷爷兄弟三人,冰儿爸爸光是亲兄弟就有五个,若再加上堂兄弟则会更多。她的大伯是家里的掌柜,她大娘的娘家是当地有势力的大户,嫁过来后也就“自带光芒”。冰儿的家人与亲戚,对当家的大伯和娘家有势的大娘都会高看几眼。(不过,说句实在话,冰儿的妈妈和大娘都是很善良的人。)
冰儿妈妈从千里之外的娘家,嫁到人生地疏的婆家。进门没有多久,冰儿爸爸便到很远的地方当兵去了。冰儿妈妈原本可以依靠的丈夫去了外地,加上没有娘家人撑腰,孤身一人在这个家里好像是个“局外人”,说的话不显什么份量,做事常会被家人和一些“势利之人”的指指点点。
冰儿的妈妈很希望在婆家能有个体己的人,聊以慰籍她远离娘家思念母亲的孤独与寂寞。冰儿爸爸有个亲姐姐,她称谓姑妈。冰儿妈妈打心底对这个大姑姐真是既尊敬又亲近,比如姑妈回娘家时,冰儿妈妈会请大姑姐与自己一起住,将过年时才铺的床单取出来铺在炕上,取出新被子让她盖,做好吃的饭招待她,还将自己平日舍不得吃的好东西都给她带上……
胆小,情怯怯……说到这里,有人也许会认为,冰儿姑妈会被冰儿妈妈的真挚所感动吧?不然!冰儿妈妈对大姑姐招待得再好,哪里比得上大伯手中的权力与大娘身后的势力!平日里,冰儿姑妈和大伯他们说话时,语气是温和的,脸上是带笑的,永远那样和颜悦色。而和冰儿妈妈说话时,却显得或漠然或挑剔抑或是盛气凌人的……冰儿妈妈尽管内心要强,却只能忍耐。她希望用真心换真心,盼望自己最终能够打动大姑姐……
冰儿妈妈作为成年人,在这个大家庭里都不具应有的位置,不难想象她拉扯的三个孩子,在人前怎么可能被待见?有一年的腊月底,大伯用自行车带着自己的几个孩子,到镇上的理发馆给他们理了发,还给他们每人都添置了新衣服。冰儿妈妈不当家,辛辛苦苦地干一年,到头来自己的口袋里还是没有钱。冰儿妈妈只有从邻家借来理发推,毫无经验地以蹩脚的手法给孩子理发。孩子过年穿的衣服,是旧衣浆染之后,自己手工翻新的。两家的孩子在一起,那家的光鲜亮丽,而这家的则像土八路……
冰儿五六岁那年,邻居家有人去世,出殡前夜,那里的人好多,冰儿姑妈也在那家。冰儿姐姐牵着冰儿的手,挤在人群中找妈妈时,她们看见了姑妈。姐姐兴奋地喊着挤过去,小手紧紧地攥住姑妈的指头,前后跟着姑妈。
冰儿至今还能记起她姑妈的表情。边上有人和姑妈打招呼时,指着冰儿姐姐说:“看这女和你这个姑妈多亲!”姑妈瞥了一眼冰儿的姐姐,哼了一声,说道:“这女真是热缠皮,就不敢看见我……”冰儿姐姐当时只顾享受守在姑妈身边时的安全感,并没有留意在场的几个大人的对话。冰儿小时候比较敏感,早早开始留意别人的脸色,辩识他人说话的语气,早早学会了“品味”……
正是这种敏感,使冰儿在外人面前不敢随便发言,尤其在大人面前轻易不敢抬头,更不敢仰头。别人的一瞥眼,一撇嘴,一个轻视的眼神,一句嘲讽的话语,都会轻而易举地击碎冰儿的自尊心……
正是这种敏感,天生有些“男孩性格”的冰儿,竟然怕见生人。只要有陌生人在场,她就不由自主地缩手缩脚,唯唯诺诺,没有半点自信可见……
上学以后,冰儿出色的学习成绩让她挺起腰板。但在被置疑或受责罚时,即使有再大的委屈,冰儿也不敢有太多言语。可见内心深处的自卑始终无法克服。
当冰儿真正认识到这个问题时,为时已晚,“胆小情怯”的性格早就形成,不可逆转。随着岁月流逝,自己这方面的不足,只能改善,根本不可能改变了。
胆小,情怯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