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很喜欢读林清玄的散文,他在一篇《武昌街的小调》中,提及自己的友人周梦蝶,实在是位"慢"性子人。
周公是一位自由诗人,他在武昌街摆了个书摊渡日,卖的书全是自己慧眼挑选过的,绝不卖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这种方式,可卖的书籍有限,自然无利可图,他也不怨。
他边卖书,边写作,但写诗的速度却慢的惊人,一生只出版过两本诗集《孤独国》和《还魂草》所得的稿费十分有限,日子自然清贫,可他不改初衷,写诗只重质量,不重产量,但求不负我心,是为一慢。
他的慢还体现在吃饭上,他吃饭极慢极慢,有一次,一位朋友忍不住问他:"为什么吃饭那么慢?"他答曰"不这样,就尝不出一粒米和另一粒不同的味道″是为二慢。
年少时,读到此文总是不解,却又忍不住想笑,觉的周公很矫情。米粒那有什么不同的滋味?何必一粒,一粒去尝?
谁吃饭不是手捧一碗,一勺一勺放入口中?三下五除二,解决肚皮问题。
可当时光,带我步入不惑之年时,却惊觉自己的心境,也大有改变。
一向做事风风火火,心浮气燥的我,突然想慢下来生活了。
慢下来的生活,沒有把我的时间变短,而是变长了,
有时,我会眯着眼睛,看天上云朵的变化,有时,我会蹲下来,看一朵花的静静绽放,而在这慢下来的时光里,我一颗似沸水般,常常沸腾不休的心,也变的格外沉静下来,世界在我的眼里,有了另一番风景。
周公的慢,其实就是一种心境,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淡泊,惜物,隐于世的处世哲学。
细品,一粒米和另一粒米,真的有不同的滋味,你可有心境慢慢品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