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武志红老师的课,他介绍了英国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他曾经观察过6万对父母,得出一个结论,合格的父母应该是抱持型父母。
什么是抱持型父母呢?就是当孩子有挫折的时候,要给予他拥抱;而当孩子成功的时候,要给予他无条件的支持。
如果用这样的标准去衡量现在的父母,我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可量化、可操作、可以达成的一个目标。
1,我的父母
我的父母是和共和国同龄的人。现在都70多岁了。他们是一辈子都是规规矩矩老老实实的老实人。
我的父亲是一个性格暴躁、对孩子没有一点容忍心的人。他的易怒其实也反反映着他内心的脆弱而孤独。
可是作为孩子的我来说,我们是感受不到他的内在的脆弱。那个时候我只是感到害怕惶恐。
因为我的父亲不允许我犯任何的错。我还记得有一次失手打破了一个碗,被他臭骂一顿,鸡毛蒜皮的事情都会被他拎起来说一顿。
所以他是一个不接纳孩子错误的人,现在我知道,这其实是他自己也是这么被自己的原生家庭这样要求的。他也是自己原生家庭的牺牲品。
所以我现在理解和接纳了他的坏脾气。
如果按照温尼科特的棒瓷行父母的标准去衡量我的父母的话,那么他们是不及格的,而且不及格的还挺严重的。
可能他们都不知道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孩子内心有多么的惶恐。其实这反映了他们的人格也没有成熟,因为他们的内在也是一个害怕惶恐的孩子。
他们一辈子都在投射自己童年不幸福的经历。
2,自己做父母
现在我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两个孩子大部分时间都会跟他的爷爷奶奶在一起,特别是我的大宝,所以,他们也得到了来自爷爷奶奶的教育方式的影响。
我的大宝今年上初三了,他有一个经常性的动作,就是回家以后经常会戴上耳机听音乐。
这个事情让我老婆简直无法接受,因为他希望孩子能够及时回应他的呼唤,比如说,昨天晚上她一直叫大宝过来帮忙,但是我的大宝一直迟迟没有过去,这让她当场就发了火。
后来我在分析这个事情,我突然意识到,其实我的大宝是在用耳机当一个抗议工具,把那些他不想要听的话给它隔绝掉。
他的行为已经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所以我跟大宝在一起的时候,我都会无条件的接纳他的一些坏脾气,因为我知道他的心中是有怨气的。我希望我能够关注他的感受,抚平他的内心的创伤。
我的二宝相对来说,跟我的时间会比较多,我经常被家人批评的就是我太宠我的二宝,因为我基本上是用抱持的标准去要求自己。
我是允许二宝的天性可以得到自由的发挥,就像温尼克特说的,合格的父母应该允许孩子的天性喷涌而出。
那些天性很多是具有破坏性的,带着攻击性的,甚至带有野兽那样的天性的,比如说,奔跑吼叫打骂,所以,我的二宝特别喜欢跟我在一起,当我在家的时候,他谁都不愿意去亲近,除了我。
所以,我想我的家庭其实爱也是匮乏的,我的父母基本上已经没办法改变了,70多岁的人要当他承认自己的育儿方式有问题,那是一件多么残酷而痛苦的事情。
能够改变的是我自己,我无条件的接纳了父母,他们这辈子不容易,我不能再要求更多。
我希望通过我自己,给予我的孩子更好的成长环境,那他们能够拥有无条件的爱,能够让他们生命中的那些本能,能够最大限度的喷涌而出。让他们做自己
3,有问题的父母
现在我说一说我经常碰到的一些父母,因为接触的孩子比较多,或者说问题儿童比较多,所以我经常会接到父母的投诉。
这些父母一般一上来就指责批评自己的孩子,哪里哪里不好。希望我能够调教一下他们的孩子。
这个时候我总是会打住他们,我说孩子的所有行为都是来自于你们,孩子是你们的复印件是你们制造了现在的孩子。
所以你要做的不是把孩子当成一个问题,而要把它当成是一个成长的机会。什么成长的机会?
就是父母通过孩子可以修复自己童年的创伤,比如说当你被孩子惹得生气抓了狂的时候,你要想到,孩子所犯的那些错误有多么大?
往往这个时候那些父母会陷入沉思。那表示,他可能会关注我说的话。
或者他们会甩手而去,觉得我太不负责任了,居然来教育局他们。
二者的比例,似乎和我的表达方式有关系,如果我的状态好,前者的比例就高一点。
事实上我觉得当一个保持型的父母确实不容易,包括我自己,我也经常的会被孩子惹怒,这个时候我就发现,其实是我童年的那些创伤(被父母责骂)被孩子的错误的行为给唤醒。
这个时候,其实我应该给予孩子的是帮助接纳,而不是用我的怒气去压制孩子,给孩子造成另一重的伤害。
所以保持这样的觉知,才能够让自己成为一个抱持行的父母。
我是南星教育林老师
每日原创家庭教育文章第二年第554篇
2020.9.2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