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作为老师怎么会相信一个小娃的鬼话,我儿子欺骗你们了……”这是本周五下午放周末时我电话家访王某林母亲时她回答我的第一句话。
从2020年4月以来,我以提升家庭教育指导能力为目的组建了“家长课堂”,同时也为促进我校的“家校共育”奠定一定的基础。
一直以来,我以所教的班级学生为主,其他班级典型后进生为辅,及时开展着后进生辅导暨家庭教育指导。由于问题不太突出,跟踪价值不高,许多我都没有当作“成果”整理下来并发布。
但是,这一天与王某林母亲的“沟通”,激起我这两个月“工作”中从未遇到的新思潮。的确是呀,我们作为老师为什么要无限制地相信学生的“鬼话”,并以此表示对学生的尊重与关爱。
其实,本来我也并没有相信王某林在qq里让我“帮忙”的事的理由。我答应“帮忙”并及时联系家长,是处于无论我信与不信都得在千真万确的前提下正确“教育”他。
拨通王母的电话,简单做了一个介绍,并向王母告知:王某林跟我讲他作业太多要去他外婆家,不回你们家了,让我和你们“商量”一下。
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那句话。紧接着我只能洗耳恭听王母以“小贼杀”(地方方言不得好死)称呼,咒骂着孩子这两个星期以来的种种违纪行为和上周末与家长的矛盾“冲突”。我能听出他们是打了孩子的,一个已经有了16周岁的帅气的男孩。
作为家长,他们太不满意孩子课堂上打瞌睡、偷着用手机、晚休到其他宿舍找同学聊天到半夜、成绩大幅度下滑……甚至于我也怀疑他去他外婆家是不是和不同寻常的“朋友”去,要不然为什么他自己不亲自和父母亲讲呢?去他外婆家和去他家有什么区别呢。定然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听着她违背教育规律的咒骂式教育,并表示要立马到孩子外婆家找到孩子“好好收拾收拾”,我吓出一头冷汗。我告诉她“教育孩子要沉下心来,好好引导,切不可如此严厉管教,特别他现在已经长大了”。
电话里她的教育想法比我还多,且与我的、作为一名老师都教育方法截然相反。并“抨击我”:作为老师为什么要相信孩子的“鬼话”?为什么不好好管学生?她的孩子骂一下、打一下都不可以吗?难道他要飞了?我才不让他为所欲为……
无奈,我只能恳请她:周日收假亲自送孩子来学校,到时三方面谈;这次得听我的不要骂孩子,好好告诉他—无论有什么想法都得回家(最迟次日早晨八点前)。
所以,题目里我用了“好厉害”,确实好厉害,感觉我回答不了,感觉我没她懂得教育,感觉我就是“纵容”他的孩子犯错、撒谎……
之后,我与王某林电话里交谈了两分钟,告诉他就现在这一刻我不信任他,并提到在班上批评他一些不良行为,如打瞌睡、不听讲、和同学讲话影响上课等等。督促他,“背诵”前两天在班上交给他们的四句话以此结束谈话:态度决定一切、圈子决定命运、选择大于努力、原谅不等于迁就。
明天就可以亲自和这位“好厉害”的家长沟通了,我有信心能有个好的结果。
附:本次“家访”折射问题及交谈思路
1.家长与孩子的沟通
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回家?更不愿意直接和家长讲?(所以,才让我“帮忙”)
思路:共情关注、充分沟通、轮流谈话,倾听与尊重。
2.家长执迷不悟的教育方法。
3.孩子总是自己迁就自己
结语:
亲爱的家长们,不是我们要怎么相信孩子的“鬼话”,而是你们再也不能一意孤行、违背教育规律的“教育”孩子,在家庭教育里,你所持有的是“文盲证”。从现在起,你我携手共进,齐心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