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诸子百家

作者: 褐瞳浅言 | 来源:发表于2022-09-25 08:14 被阅读0次

    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在战国时代,被称为诸子百家的各个学派、各种思想交错碰撞,相互批评排斥,又相互吸收交融,形成了为后世所称道的“百家争鸣”盛况,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写下了最为绚烂的一笔。

    西汉初年,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品评战国时期的诸子时,把他们分成了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西汉末年的刘歆又把他们分成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十家。故所谓百家,只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是战国时期,学者们各执一词,相互批评又相互交融的思想碰撞的局面,用“百家争鸣”这样的词来形容,却并不夸张。

    宣扬仁政主张的孟子。孟子名轲。在山东,距离曲阜五十多公里的邹城是孟子的家乡。孟子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是由母亲带大的。据说,为了孟子的教育,他母亲搬了三次家,最后搬到了学宫附近,看到孟子每天跟着学习礼仪,才满意地居住了下来。孟子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孟子对自己的老师不是很推崇,在《孟子》一书中,孟子没有提到过自己的老师,而是对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推崇备至。孟子遗憾自己不能亲自聆听孔子的教诲,只能成为孔子的私淑弟子。他把自己看成是孔子的直接继承人。

    孟子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学说。他认为人性本来都是善的,推广自己的善心,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这就是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虽然也主张统一,但他反对争于利的兼并战争,主张实行“王道”。

    和孔子一样,孟子也带着他的弟子们周游列国,宣传他的仁政主张。但和孔子困厄陈、蔡,惶惶如丧家之犬不同,孟子在各国都受到了统治者的厚待。当年,在魏国国都大梁,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段对话流传至今。

    被后世尊崇为亚圣的孟子,第一次向一国之君阐述行仁义、施王道,后人为此专门修建游梁祠来纪念孟子。相传,游梁祠的大门前曾经书写着这样一副对联:千里而来,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百世之下,莫不兴起,况于亲炙之者乎。

    在诸子百家当中,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无疑是最讲究“中庸之道”的。他们不走极端,讲究仁义礼乐,追求天下和谐的秩序,怀有救济苍生的远大理想。然而在春秋战国礼崩乐坏、战争频仍的时代,孟子和孔子一样,虽然周游列国,不惮艰险以发扬儒家学说,但终究不能致用,晚年时也选择了教学著述之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5诸子百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ntz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