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州安头认亲记

作者: 小小苔花 | 来源:发表于2017-04-09 12:41 被阅读637次

文/高放

正是桃红柳绿时

人间最美四月天,尽管此时细雨霏霏,但车窗外成片的桃花依然粉红、路旁的柳条依旧翠绿,雨中田园里金黄的油菜花儿愈加光鲜夺目。说好周末去永济卿头镇东安头村探秘寻亲,心中盛满殷殷的期待,一点不留恋一路的风景,这点风雨更不能阻挡我们。

行前,我们从网上搜索的东安头村相关资料得知,东安头村隶属永济市(古称蒲州)位于市东部的三县交界处。西距县城四十公里,东邻盐湖,北接临猗属永济的东大门。土地平展,粮棉为主导产业,现有人口一千七、八。

东安头村同胞早早就在高速口等候着我们,下高速不远便到。村口路边空旷处正在兴建的祖师庙主体已经完工,我们相见如故,边看边谈,交谈中,我们得知东安头村现有人口中,仅高姓就占到九成以上。已经比我们南阳村高姓居民还多。随后当地高氏族人高军生、高晓峰等又将我们领到一旁的一块平躺的石碑前,石碑为东安头村高姓十一、二世子嗣为始祖所追立墓碑, 下部有大约五分之一残缺。正面碑文:题头为“旹太清嘉庆四年三月清明吉日”,正中为“始祖考高公、妣胡氏合葬墓”,落款为“十一世、十二世孙立”,其中高公者并无讳名,亦以为憾。碑背面刻有碑记,因此碑长期铺地为人踩踏,大部字迹几近磨平,让人倍感欣慰的是碑文起始位置有一行文字,经辩认为:“出河津南阳胜明迁移此地,前碑记详矣⋯⋯”这几个字不多却弥足珍贵,正是我们期待找到的有力佐证。其中透露出两个重要信息,一是出自地址南阳村:现万荣县里望乡及南阳村历史上就隶属河津县治辖,上世纪七十年代才划归万荣,仅从这一点足以证明永济东安头村高姓根祖在万荣南阳村无疑。二是迁居时间,为明朝鼎盛时期。

东安头村高氏子民时逢盛世,追思祖恩,兴建高氏宗祠、宗庙。但一直以来,本村高姓始祖情况及源渊不清一直困惑着大家,就在大庙主体建成之日,根据一村民提供的信息,他们从某户墙基挖出了这块极其珍贵和重要的石碑,更令人惊叹的石碑中部磨损非常严重,根本无法辨认,仅“出河津南阳村胜明迁移此地”这一排十数个字清晰可辨,此若非天意,塾能为之?应该是他们的孝举感动了天地,冥㝠之中自有先祖神灵祐护点化,让这一块承载厚重历史的石碑重见天日,也正是这块石碑,让相隔百余里跨越五百余年的两村血脉胞泽相聚相见,认祖归宗。如果不是兴建高祖庙祠,一定不会有人提供相关信息,那东安头村高姓源渊将永远是个尘封的迷。

厘清东安头村高姓源渊,尚有一个问题需要考证破解。那就是东安头村高氏始祖与南阳村高氏承接问题,包括具体迁出年代、分支等。在南阳村现保存完整的高氏二世仪门一支创修于清同治年间、复修于1951年的家谱中,其三世先祖讳自成,育有二子,长威、次宽,威亦育二子,曰仕朋、仕评,其中宽注明迁居蒲州,这个时期从南阳始祖显元末明初(1368年)从绛州落户南阳以及七世祖明万历(1573年一1620年)朝官高拱辰两个时间节点推断,安头始祖从南阳迁出时间应是界于两个时间节点之间的阶段,大约为1450年左右,即明景泰年间及前后年代。再以此时间推断世代情况,东安头村现口口相传的世代为十八、九及二十一、二代,加上宽之前的三代,与南阳村世代辈份完全吻合相符。

东安头村世代相传着一个传说,很久很久年前,当时还很小很小的蒲州东安头村来了一个青年后生,他挑着箩筐,一头是简单的被褥及家什,一头则是一个小男孩。当时村头有一尼姑庵,他们初来乍到便在庵前的盐道旁摆一烟摊谋生。这两个人姓高是叔姪关系,以后各自结婚生子,在此落户并繁衍生息。这是发现这块石碑前反映东安头高姓始祖为数不多的信息之一。

一个美丽的传说

我们通过对南阳仪门家谱相应信息分析,对这一传说提供了一个很好注解:四世宽迁居蒲州,宽兄威则生有二子,长仕朋,次仕评,可以想象,威、宽二兄弟年轻时举家从绛州迁至南阳不过数十年,家境应该很是清贫,后威凭借自己努力,擢升武官,家业渐丰,至子仕朋,终“有田四十余顷”,始为富甲一方大户人家。至于宽带姪仕评为何南出百里迁居东安头村,是家境贫寒所迫还是因某种变故。这仍是个疑问,自应有因,无须太过解读。

之前,我们为威长子仕朋身份显赫,仕评不知所终而迷惑,东安头村传说与南阳村家谱所载宽迁蒲州,其侄仕评无嗣也无任何记述这一点得以印证。

另外在东安头村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传说,自古南阳村是接连南北的交通与商贸驿站,那会不论经商的、赶考的,还是省亲路过的,只要自报家门为东安头村人,在驿站吃饭住宿一律免费,非亲非故,谁有这么大的面子?这个传说今天看来有它的历史背景与缘由,并非空穴来风。

还有,东安头村高姓之前听老辈传言就知道他们的祖居为“南阳(ye)”村,ye为方言,南阳村人及方圆数十里居民至今口头上亦然是如此称谓,这是多么的一致呀!至此,叫你无论如何难再置疑两村同种同族的真实性、可靠性。其实对于我们这些热衷于草根文化探寻者,真不能忽略这些根植于泥土的民间传说及其历史价值和作用。

真相往往这样总是湮没于厚厚的历史尘埃中,沐风栉雨,历经万古千年时间的涤荡而难觅。而经发现也每每是一个巧合的不能再巧合,偶然的不能再偶然的机会,就像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兵马俑,沉寂于骊山脚下农田逾千年,偶尔被抗旱挖井农民发现一样,我们这个发现,应该是高姓家族的一件幸事、大事,为传承村史、家史乃至中华民族史、弘扬德孝传统文化有着极其深刻的意义,两村胞泽及异姓兄弟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其行其功可嘉可贺。

我们此行不虚,认了亲,归了宗,解了迷,圆了梦。真正应了那句“五百年前是一家”的佳句。东安头村同胞兄弟极为热情,准备了丰盛的午餐款待我们,让倍加激动与感动,真正感受到了血浓于水的浓浓的族情与亲情。这是根子里的亲,是透在骨子里的情。

酒桌上大家举杯痛饮,畅叙情怀,互致祝词,为五百年来的一次相逢而额手相庆。           

热衷于挖掘弘扬根祖文化、主导南阳村志编撰也是此次带领我们来安头的南阳村支书杨志胜激动地说:我非高姓,但作为南阳村干部,我觉得东安头村人是高氏族群人,但首先应是南阳村人,我们来这里就是认亲来了,以后南阳与东安头就是两个亲兄弟村!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兄弟相帮,共谋发展,共享和谐,共同进步!他的即席发言赢得两村同胞兄弟一致赞赏。

依依惜别时我们一起在华美的东安头村牌楼前照了像,历史将定格在这一刻,这一刻将开启两村一脉相连的高氏子民更加美好的明天。

血浓于水,源远流长。祖荫庇佑,宗族繁昌!

在酒桌上我们就互留了电话,微信建了“高氏族群”,回家后更是余兴未尽,号称南阳居士的高老师在微信群里率先赋诗一首:

五百年前是一家,两地茫茫空牵挂。

今日有幸执手暖,祝语殷殷成佳话。

        杨书记也欣然命笔,一首七律激情澎湃跃然群里:

清明时节念宗亲,皇天感戴雨纷纷。

乘车飞渡只嫌慢,心中己在念亲人。

盛世有幸开新篇,高祖能见根连根。

蒲州万荣无相隔,愿得两地佳音频。

        安头村文人,胞泽兄弟高军生,网号“山溪居士”,文思泉涌,才华横溢,与高老师高人相见,一见如故,谈诗论赋,说古道今,最是投机,大有猩猩相惜、相见恨晚之喟叹,他稍加思索,即借杨书记诗原韵吟和一首:

清明时节雨纷纷,南阳故地是吾根。

幸有祖荫因缘会,恨无佳句赋妙音。

人间四月芳菲尽,血亲鲜花始盛开。

分手亲人殷殷意,从此携手谱新曲。

蒲州安头认亲记

蒲州安头认亲记 蒲州安头认亲记 蒲州安头认亲记

相关文章

  • 蒲州安头认亲记

    文/高放 人间最美四月天,尽管此时细雨霏霏,但车窗外成片的桃花依然粉红、路旁的柳条依旧翠绿,雨中田园里金黄的油菜花...

  • 今年夏天东蒙之行线路

    第1天,第2天:武汉——山西永济蒲州,776.9公里——运城,60.38公里,游玩山西永济蒲州西厢村《西厢记》的地...

  • 东蒙之行线路

    第1天,第2天:武汉——山西永济蒲州,776.9公里——运城,60.38公里,游玩山西永济蒲州西厢村《西厢记》的地...

  • 腮红鸡认亲记

    腮红鸡是在一个凄风寒雨的周末,坐了4个多小时的长途巴士,来到我所在城市的。(敲黑板,先来个小科普:腮红鸡是...

  • 蒲州逍遥楼

    蒲州逍遥楼的名气,确实无法与蒲州鹳雀楼相比。特别是,逍遥楼建于何时,毁于何时,具体方位,均无可考。但是蒲州逍遥楼有...

  • 浦西黄氏认亲记

  • 相亲记

    古有卖血记,今儿有相亲记,虽无滴血认亲之嫌,但两者都让我紧张难熬。 暨昨天的大水趟河,今儿下午早早去超市备了雨伞,...

  • 蒲州李生

    蒲州李生,出身书香世家。至而立,家中财力渐微而嗜读未已,迟迟未娶。 适会试,乃只身赴京城。至,贡院附近馆驿已告客满...

  • 颜真卿在蒲州

    发表于2021.12.1《运城晚报》 颜真卿在蒲州任刺史半年多,“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草就于蒲州。 颜真卿(...

  • 认亲

    那是好几年前的事了,我在福利院结识了一个当时16岁的孩子,他患有小儿麻痹症。 刚开始注意到他,是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蒲州安头认亲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odd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