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关

作者: 乐健君 | 来源:发表于2020-08-14 10:45 被阅读0次

    “米里的虫子,酱里的蛆,井里的蛤蟆不稀奇。”

    这句话,以前所说过,但是,只是听说,记忆并不深刻。

    要说没见过,米里的虫子,酱里的蛆,和井里的蛤蟆,那是瞪着眼睛说瞎话儿。

    这三样儿东西,出现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食物和水之中,听起来都觉得有些毛骨悚然,就更别说是眼睁睁看着它们,旁若无人地逍遥自在地盘踞在那,太目中无人了。

    “不咬人膈应人”,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这可能是大部分人,对于它们的共同看法。当然,这只是出于人类,对于它们出现的位置感到愤怒而己。

    有过经历的人都说,只要把它们清理掉之后的食物和水,该吃吃该喝喝。既不影响味道,也不影响口感,但问题是,你得过得了自己心里这道关。

    人能够接受的是“眼不见心不烦”,可是当你眼睁睁地瞅着了,心里这道关,还能过得去吗?

    记得小的时候,每当看到大风骤起,阴云密布的时候,就拼了命地往家跑。不为别的,就是为了盖好酱缸盖,不让妈妈辛辛苦苦做的大酱,被雨淋着。

    被雨淋过的缸里的酱,一定会生蛆的。

    那个时候,每年家家户户基本都做大酱。除了可以省钱之外,更主要的是自己做的大酱,比从小铺里买的那种大酱,不知道要好吃多少倍。

    从卫生,到味道,再到口感,只有享受过的人,才最有发言权。

    自己家从买黄豆,炒黄豆,烀黄豆,到碾碎造型,再到发酵之后对酱块儿的处理,每一道工序,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用现在话儿讲,这种方式做出来的酱,即是纯天然,又是纯手工,更重要还是属于纯纯粹粹的妈妈味道。

    早上起来,放眼望去,家家户户的大人们,当然绝大多数都是女主人,在大致相同的时间段里,挥舞着酱缸耙子,有节奏地捣着缸里面的大酱。

    这道没有任何矫揉造作成份的风景线,从姿势,到动作,再到节奏,真的不比如今广场上,那些跳着曳步舞的大妈们的步调儿正齐度,差多少。

    谁家都不可能有专人,24小时去值守着酱缸,让每天都需要与灿烂的阳光为伴的酱,不被雨淋着。

    那怎么办?能怎么办?人工驱逐小生物之后,吃就完了。

    庚子鼠年,开板儿就让一个叫新冠的病毒,把这个世界搅个天翻地覆。反复无常的疫情,让今年过得无比的揪心。

    国人的心态,出奇的一致。家乡这嘎达二次疫情刚刚发生,便从小超市里扛回家几袋子大米。目的很简单,就是用从小已经被灌输得定了型的思维方式,去应对未来不可预知的各种可能。

    可是,伏天一到,问题来了。眼瞅着小虫子在米袋子里,由小变大,由蠕动到不知道什么时候,也不知道是从哪个通道挤了出来,变成了飞行模式了。

    看来有备无患,还是需要一些技术含量来支撑的。最起码,储存好粮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过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qew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