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十几年的书,从一开始的兴致勃勃到现在的索然无味,总感没有太大的区别。每天在同一个位置,经常打交道的也就三五个朋友。
在一个地方待久了,就发现生活没有了新鲜感,就像从武汉往返北京的列车,总在一条轨道上行驶。很多人这时就有了“出轨”的想法,想让生活更加有趣。
有些人只是想想而已,睡醒后继续朝九晚六的混日子,而还有些人则开始付之行动。
为什么会开始有这样的想法?
以前只是为了活着,就用尽了全部的精力。
当人脑渐渐掌控了生活,把生洛中的琐事都处理得井井有条。自然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思考人生追求。
当你对现在的生活感到无聊时,自然就想做点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寻找梦想。
寻找梦想的过程,会把人生分得更细,如事业、健康、社交、财务、学习等。
如果总是陷在某一个格子里,生活就会失衡量,人会很容易疲倦。
平衡,就是跳出这些格子,以3~5年为一轮,从高处俯视,看每个格子藏有哪些梦想。
中间的格子,用来设定随着时间变化,你当前(本月?今年?)最重要的愿景。
一个梦想,就像一颗新星,从你的内心冉冉升起,接下来就是如何让它能够平稳落地。
如何让想法落地?——使用SMART法则,将想法变成目标
S——Specific,目标明确
M——Measurable,目标可衡量
A——Attainable,目标可实现
R——Relevant,对其他目标有帮助
T——Time-based,目标有截止期限
比如在暑假期间,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给下一学期的学生做《时间管理》分享课。
你想做什么事?
做大学生时间管理的分享课,让学生明白如何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只是完成别人交代的事情。
怎样才算做成了?
只要有一个学生能够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用上,就算成功
你觉得可以做到吗?
可以做到,自身也有时间管理的需要,做分享课能更好的促进自己来学习。
你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提升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写作能力和演讲能力。发现有潜力的学生并帮助他们成长(社交)。
打算在什么时间之前完成?
每周一次分享课,2018.9.3号~2018.12.28号
目标明确了,再将目标转变成计划。
将目标转变成计划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写出做这件事需要考虑的因素,不用太细,像目录一样
第二步,针对每个因素展开头脑风暴,过程中可能会有新的想法
第三步,做减法,哪些是不适合刚开始做的,精简再精简
最后,使用甘特图的方式制订出实施项目的计划。

使用思维导图建框架时,梳理出若干的行动,还有截止日期;再使用甘特图来呈现里程碑、进度和时间。
里程碑和任务有区别,里程碑是关键节点,通常关键节点未完成,就要重新调整计划。而任务超前或滞后没有关系。
制作你接下来一年的九宫格,将下一年的愿景,制定成一个可执行的年度计划。
注:有计划不代表需要每天都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