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思想盛宴哲思读书
读《道德经》第二章笔记

读《道德经》第二章笔记

作者: 玉堂中医 | 来源:发表于2017-06-11 21:15 被阅读328次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在明代有一本书中写到,人都是在做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啥叫自欺,就是自己给自己下定义,比如我是一个善良的人,我是一个诚实的人,那处的风景真美等等,且先不说对否,且看后面分析:

    第一层含义是:

    多数人都会给自己贴一个高尚的道德标签,我是一个善人,以此类推,每一个人都这样在自我认知中都给自己贴这样一个标签,请问恶人从哪来的?

    第二层含义是:

    当我们给自己贴好道德标签以后,会去给别人贴一个标签,比如我认为我是一个善人,那我对别人的认识之中就会相对产生一个恶人的概念出来,进而影响自己的思想行为,判断别人是一个恶人。

    第三个层次的含义是:

    当我们判断别人是恶人后,会产生各种‘恶’的行为,那那个‘恶人’会如何评判我们,对我们产生什么样的行为?

    所以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在于我如何看待,如何去认识这个世界,相信什么就会产生什么。

    你认为这个世界是光明的,你很难包容这个世界是黑暗的。

    你认为这个道理是对的,那你就很难听进去别人认为这个道理是错的。

    你认为这件事应该这样做才能成,你就很难认为按照别人的建议会做成。

    也就是说我们认识世界,认识问题,都是从自我的角度来认识,都是带有‘我’这个有色眼镜在看待问题,会我觉得、我以为、我猜测、我怀疑。于是就产生了: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

    所以《论语》中记载子绝四:勿意、勿必、勿固、勿我。

    那问题来了,这个要如何才能做到了?

    这个就要从‘有我’开始,当我们对一件事,一个人有了定义以后,就会有对立。

    你认为他是好人,有人会认为他是坏人。

    你认为他是渣男,有人会认为他是男神。

    此为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这种对立关系,都是从我们有了认知开始,姑且叫做‘有为’。

    那‘有为’要如何才能才能转变成‘无为’?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自己变成一颗种子,不管什么是非对错、富贵贫贱、有无难易等,而是把这些都变成能够让自己成长的养分。

    所以后文接着说: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

    大意是说当你具有种子精神以后,你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就会去做什么,日复一日,自然而然就会成长,言与不言的效果是一样的。

    接下来看最后一句: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在《内经》中,有相同含义的一句话:

    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

    所以这句话通俗来说,其含义就是看透,看透功劳中人力有多少,你自然就不想去争功了。

    如同农夫种田,农夫的功劳也就三成,种子本身占一成,地下各种微生物循环等因素占三成,最后看靠老天给不给占三成(自然灾害等)。

    如同中医看病,诊断开方,医生占一成半,病人自身习惯占三成,药材问题占一成,剩下的是各种意外因素(买不到药,吃药时房事,回家吵架打架,宗教信仰等等)

    最后你会发现医生的作用其实很小的,因此很厉害的中医很少去争功,很少说我自己治好了多少病,相反都是别人说他治好了多少病,那中医心中自己清楚很多病不是医生治好。

    下面分享一下种子精神是怎么训练的。

    要学会种子精神,要先具备沟通(察言观色)的能力。

    比如有次我和一个朋友聊某疾病该如何治,他说这个要滋阴,我说这个要扶阳。大家很清楚从理论上讲,阴阳本身就是相互矛盾的,但是不要忘了,他们本身还是可以融合的。

    然后我就开始请教他,你是怎么思考的,为啥会认为要滋阴,理由是啥?他说出他怎么思考以后,我就开始学习他的思维模式,从他的角度看待这个疾病,然后与我的认识进行对比,发现自身也有一些考虑不到的地方,这样我就把自身的不足给完善了,同时把滋阴与扶阳进行融合了。

    这个就是种子精神,大意是说:

    世间上所存在的矛盾,都是人自己看到的矛盾,当你看到所有的矛盾都是统一的时候,自然就没有矛盾。

    感叹:

    月有阴晴圆缺,其实月本无阴晴圆缺,都是人自己看到了阴晴圆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道德经》第二章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rck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