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会有人编造这样的故事:一个反派在自以为胜券在握的时候,变得狂妄起来,高谈阔论、大言不惭、呶呶不休。先不管结局如何,在自认为掌握主动性而放松警惕的时候,被反制而诧异地留下一句“怎么会这样?”或许的确是增加了戏剧转折和骄兵必败的警示性,但“反派死于话多”的设定被不少人能明确认知为:“表情做作、略显浮夸”。
JOJO里面有个印象深刻的反派普罗修特,在执行任务时,他从不说这样的话:我要宰了你。
我们这个小队,和只会在大街上搭讪的人,以及那些有说有笑的小团队里面只会嚷着“我要宰了你”来慰藉同伴和内心的那些丧家犬不一样,因为当我们在心中想着“我要宰了你”的时候,我们的行动就已经完成了。
“半场开香槟”并不能否定上半场既定的巨大优势,相反,更能加剧被绝地反击、反败为胜的戏剧性。但如果半场的优势是既定的胜势,那没人会纠结这个插曲,或者更被吹捧为实力的碾压或者无比的自信。因为这一切,都是以结果论,而绝大多数的时候,都是结果论。如果胜率为99.9%,没人会因为他赢了而感到意外。但那0.1%的大逆转者,虽然会被永世牢记当作典范与榜样,但依旧不能否认还存在99.9%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失败者,而没人会怀念这些失败者。
也总是有看到这样的新闻,有些人自以为警惕性强,智商高,社会阅历丰富,想要和骗子斡旋,上演一场“智斗骗子”的生活喜剧。但结果却是终究被骗子碾压,不得不报警求助。我想说这大抵也是少数,想骗骗子的人肯定是有的,能反骗骗子的人那自然也是有的,但只需要一例“想反骗骗子终究还是被骗子骗”的事实,就能被一直当作宣传案例“永垂不朽”。正常人没事去搞骗子干嘛,直接一波举报不更好。
更多的例子,以为自己是个猎手,没想到最后只是个猎物。觉得自己投资股票基金能赚,结果赚钱的都是别人;以为自己才高八斗口若悬河,结果戏剧面前哑口无言无话可说;觉得自己规划完备张弛有度,结果一点意外就溃不成军张慌失措。“淹死的都是会水的,打死的都是犟嘴的”,我不知道是谁把这两句话放到了一起,但前半句的确符合一定的事实,毕竟不会水的,大概也不会轻易下水。
多年前有个著名相声叫《虎口遐想》,姜昆掉老虎洞里去了,台词里有一句:“合着我打老虎犯法,老虎吃我白吃?”但现代人可能很聪明地说一句:知道什么叫紧急避险吗?这和“不够古风曹雪芹,冷门诗人李商隐”的自信认知不同,后者的自信顶多闹点文学常识的笑话,而前者的自信,却是要徒手或者一根拐棍的帮助下击毙一只老虎的自信。不殃及切身利益和生命时,个个都能侃侃而谈;而真需要挺身而出以鲜血捍卫权利的时候,不见得会走在前面。
艾跃进教授有句话我很喜欢: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有的时候一遇到困难,自己解决不了,就想着求人帮忙,他们未必会帮你,因为从一开始,或许就没想过把你当自己人,困难终究解决不了。但如果遇到困难一开始就想着自己解决,能够自己解决,就不会害怕遇到新的困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