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还试图实现青年时代的希望和心愿,那一定是在欺骗自己。人一生中的每一个十年都有它自己的幸运,希望和渴求——歌德
我们的生命注定短暂,因为我们仅有的这一小段时间也在迅速飞逝,几乎所有人都一样,才刚准备要活着,就发现人生快到了尽头。——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
很多伟大的诗人、哲学家、文学家都讲过人到中年的心情。这样的心情与青春蓬勃无关,看不到浓密的长发,不再蕴含胶原蛋白,死亡在倒数,时日不多,迫切又慌乱。
我第一次体会到中年的感受,是生了孩子以后。中年感,伴随着大量的纸尿裤铺天盖地而来,不管不顾地砸在我身上。白发增多,整体下沉,脸色晦暗。夜半醒来,再嗅不到蔷薇,而是感受慌渺,疑惑。
鲑鱼和章鱼一生只繁殖一次,之后就迅速老化,仿佛有个死亡开关打开了。对于我而言,生完孩子后,中年突然驾到,处处凸显。
望着镜子时,脸庞不再润泽,突出的骨头勾勒出的面相,越来越像父母。当在自己脸上发现父母的影子时,我惊呆了。当白发越来越多时,我仿佛回到了母亲当年在我这个年龄时开始染发的那一天。瞬间,青春已逝。
身体的状态绝对会影响人的思想。当身体开始发育、蓬勃向上时你的所想,和到中年被疲惫感和无力感折磨时你的所想,肯定不一样。有时,想把自己以前走过的弯路说给更年轻的人听。曾有个20岁小姑娘说,你这样说,好像显得多老了似的。
其实,到了某个年龄,你就开始反思和内省,开始发觉事情的来龙去脉,开始意识到一些更本质的问题。英国动物学家大卫.班布里基所著《中年的意义》中说,200万年以来,中年思考的意识和现在的中年人没什么不同。大多数成年人可能都在皱纹出现以后,就认真思考自己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会思考自己的余生要做什么,也会为他们年轻时所犯下的错而感到懊恼。
如果对于中年有了这种时空感,我们真没必要记恨别人年轻时对我们犯下的过错。他们会成长。当他们的脑容量和脑中的化学物质开始变化,他们会反思。当你从生物学上更理解他人的时候,也能够开始从心理上原谅他人的冒犯。
但如果试图告诉更年轻的人自己的过往,人家真不一定买账。人要自己撞出的伤疤,才真觉得疼。要自己走到黄河,才真的死心。人要自己成长。
况且,你的经验不能代替别人的生命体验。
当看着自己形象越来越差时,下意识地、情不自禁地不再认为外貌那么重要,开始欣赏更温和的性格,让人舒适的外交手段,而对于过于强调自己的与众不同、彰显自己的个性失去了兴趣。有时想想自己和十年前,判若两人。和更年轻的女性对话,话不投机,她们想的,我没兴趣,我想的,也只想说给同龄人听。中年女性的思想行为不会与年轻时相同,有基因因素,有细胞层面因素,还有身体的因素,社会阶段的因素,这些都会强烈影响自我的形象态度和思考过程。
人们说人到中年万事休。美国畅销书《大空头》的作者,26岁时有机会入驻华尔街年薪百万美元。他想写作。在二者之间犹豫不定。父亲对他说:先赚够了钱,然后在30多岁时再写作。他说:恐怕那时,我已经没有了现在的激情。他选择了写作。不论是从演化论,还是从生物学上来讲,他都是正确的。我们古人对此也有描述。诸葛亮说,人到了中年,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有人说,中年是你狭窄的腰肢与宽广的心胸开始换位置的时候。或许是因为在年轻的时候,整个世界都是自己的,满不在乎。到了中年,发现自己能拥有的就那么一点点,世界一下变得清晰现实。别人占有一点,自己就少一点,于是万分计较起来。
少年说,如果有一天,我变成了猥琐中年男,我就杀死自己。可当他真变成了猥琐中年,当初那个少年早已经死了。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说过,他惊讶的是,人们似乎耗尽了自己的存在,靠近了他们之所以成为自己的实质,让自己枯竭,变成他们从前觉得可悲的那种人。
少年和中年,似乎是两个物种。但少年有一天会变成中年,中年时蓦然回首,却找不到了来时路上的少年。《中年的意义》说,当一个年轻人走到中年,他会按着传承基因,变成他曾经憎恨的中年人。中年人习惯于固守已有的文化知识,因为几百万年来他们负责在部落里传承文化。年轻人因此会觉得中年人固步自封。年轻人打破常规,中年人守住文化。
再说点男女的事。有位女性朋友说,男人到了中年,就想找年轻漂亮的女孩子。谁都喜欢年轻和青春,谁都喜欢美貌,但中年女人不是毫无希望,中年男人也不是随时会被年轻貌美诱惑。人在不同年龄段,会被不同事物吸引。男人到了中年,会被性情更适宜的女人吸引,对外貌的要求不一定那么高。人在选择时,肯定也会考虑自己的情况。而且女人随着年龄增加,认知逐渐完善,也增加了魅力值。如果到了中年的单身女人,尽量保持美丽外形,同时养出让人舒适的性情,掌握社交,也是能加分不少。如果不想结婚,另当别论。如果想,就要考虑自己拥有什么,还能得到什么,对方希望从自己这里得到什么,就必然意味着一定的委曲求全。
网友评论